小校遠距直播 新住民之子學母語
桃園市四維國小學生透過遠距教學,與屏東縣民生國小學生一起學習越南語。 (資策會提供)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從建置無線網路系統到手搖發電智慧站牌,從偏鄉新住民語言教育到銀髮長輩健腦課程,資策會更透過「小校聯盟」遠距直播共學模式,協助推廣偏鄉教育、銀髮健腦、原民文化傳承與新住民學習。資策會強調,透過資訊科技,可以讓更多民眾受惠,科技關懷可更具體落實。
資策會除致力於資通訊產業研發、產業政策規劃與推廣外,也將資訊科技應用照顧不同族群。例如,為原鄉部落建置戶外無線網路系統,提供偏鄉巡迴醫療、教育、觀光及產業化服務,並搭配手搖發電智慧站牌,讓偏鄉居民也能隨時掌握公共運輸之動態。
44校開設7國語言課程 培育新南向人才
資策會並將「小校聯盟」遠距直播共學模式推廣到偏鄉教育、銀髮健腦、原民文化傳承與新住民學習領域。
科技讓教育不分年齡、不分族群,更不分領域,還能解決偏鄉資源不均問題。資策會教研所副主任葉宗翰說,如何讓新住民孩子掌握自己的語言能力,成為進入東南亞國家市場的關鍵人才,增加學生們對於台灣鄰近各國的認識,都要透過語言課程為孩子培力。
資策會教研所組長陳永軒指出,一○七年上學期擴大試行,累積已有二十縣市、四十四校,開設七國語言課程教學,包含越南、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偏鄉學校佔七十%,預計一○八年會推廣到彰化縣和嘉義縣,讓全台縣市都能參與。
「老師一年後就會離開,我為什麼要跟他熟?」參與小校聯盟計畫的資策會教研所組長鄭宇珺說,從台灣本島前往馬祖西莒島,要搭飛機還要轉搭船,花一整天才能抵達,偏鄉小校因而師資流動率高、各種課程師資不足,導致孩子的教育變成片段、零碎的學習,學生與老師建立的連結,也相對薄弱,進而影響到學習動機。
鄭指出,從參與直播共學的孩子和老師身上,她看到改變,直播可增加老師和孩子的互動性,老師不但能熟記孩子們姓名,當安排老師親自前往島上跟孩子見面,孩子們把老師團團圍住,送出親筆寫的卡片,讓人相當感動。
偏鄉學校更面臨語言師資不足的問題。陳永軒說,目前經過專業培訓的新住民語文師資大多集中在都會區,透過遠距教學模式,可將缺乏穩定師資的偏鄉小校以三到五校為單位組成聯盟,共聘師資直播教學。
資策會也將直播共學模式推廣到銀髮長者的學習,例如開設懷舊光陰故事色彩藝術養生課程,由老師在台北市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教學,藉由直播遠距教學。組長陳勇任指出,資策會也研發銀髮族腦力訓練遊戲平台,導入腦力活化網,讓長輩透過玩遊戲健腦課程,深入銀髮族關懷和服務,更能促進與小孫子的互動。
透過虛擬實境科技 樂團協助孩子練琴
科技也能與音樂巧妙結合,資策會董事長李世光與代執行長蕭博仁的支持下,開啟了與南投縣仁愛鄉的親愛愛樂弦樂團的合作契機,資策會研擬與親愛愛樂用VR虛擬實境技術,協助孩子練琴,也將結合資策會中區處智慧製造知識,與親愛愛樂共同研究科學製琴等技術,未來亦將運用資訊科技,造福更多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