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低溫血循差 職業傷病易上身
文/施旭姿
阿銘擔任板模工人23年,每天重複搬運、組裝及拆卸板模,工作須持鐵槌敲打、扭轉鐵線,使用釘槍、電鋸等振動機具,不正常的手腕和手指姿勢、頻繁的手部施力和振動暴露增加腕隧道內部壓力,他因手麻、手腕痛、肩痛到睡不著就診,經檢查發現,雙手正中神經嚴重損傷,確診是腕隧道症候群。每逢寒流來,手部麻痛症狀也更嚴重。
冬天人體逢低溫,周邊血管收縮,血壓竄高,容易導致高血壓惡化和誘發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天冷時,因血液循環不好,神經與肌肉的效能降低,勞工常見腕隧道症候群、白指症等職業病上身或其症狀加重。高緯度地區還有凍傷及低溫症等職業傷病,但台灣比較少見。
腕隧道症候群、白指症 手麻痛無力
腕隧道症候群是國內勞工常見職業病,營建業、機械廠、農夫、漁夫、伐木工和修路工,甚至科技廠都有,他們因工作必須反覆且長時間不正常的彎曲手部,導致正中神經經過手腕處、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時,受到位於上方的韌帶壓迫,發病時手指麻痛,手功能出現障礙。低溫時末梢血循差,病容易上身,發作更是麻到輾轉難眠。
醫師籲加強保暖防護 維持正確姿勢
至於白指症,好發於鑽地、電鑽、鋸木、噴砂等操作振動器械的勞工身上,他們因長期操作振動機具,破壞了末梢神經與血液循環機能,導致手指血管痙攣,指尖呈現發白狀況,嚴重者甚至整個手掌都呈白色,可能出現痛麻、手僵、顫抖無力的情形。白指症遇低溫天氣或濕冷的工作環境會加速惡化,提醒在山區、隧道、地道或冷凍廠等低溫環境工作者要特別小心。
我每次到工廠臨場服務時,總會不斷提醒勞工朋友們要維持正確姿勢,做好防護,冬天則要加強保暖,例如一般白色的粗棉手套可延伸戴到手腕,加強腕部保溫,還要抓緊時間休息和多伸展,下了班就盡量不要曲、伸、扭、轉手腕。
若操作振動機具要戴上防振手套保溫、抗振,且務必遵循法定每日容許暴露時間,才能有效預防這些職業病上身。
(作者為光田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