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吃止痛藥 71歲翁罹帕金森氏症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習慣一頭痛就吃止痛藥的民眾要小心了,醫師指出,止痛藥使用過當,恐怕會引發帕金森氏症,頭痛一定要找出病因,對症治療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住在南投的71歲劉先生10年前撞到頭部造成腦出血,手術後幾乎天天頭痛,即使去診所就醫也沒有太大改善。
直到日前到長安醫院就診,神經內科醫師孔勝琳看到他走進診間時,發現他的臉部表情僵硬、走路動作遲緩,疑似有帕金森氏症症狀,經過詳細檢查後,確診是「藥物所致帕金森氏症」。
藥物所致帕金森氏症
孔勝琳為劉先生調整藥物一個多月後,他的頭痛情況改善許多,也不再出現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劉先生昨天說:「現在頭比較不痛,人也舒服多了。」
孔勝琳表示,劉先生從年輕時就開始有頭痛現象,年紀大後有好一些,但10年前外傷後,頭痛又再加劇復發,故診斷為「慢性外傷後頭痛」。
孔勝琳也發現,劉先生的用藥紀錄中有Flunarizine這一類治療頭痛的藥物,此類藥物雖然治療頭痛及頭暈的效果非常好,但長期使用恐有副作用。
孔勝琳表示,「藥物所致帕金森氏症」患者在頭痛門診很常見,尤其是老人家最多;臨床上常見會引發帕金森氏症的藥物有身心科常用的某些抗精神病藥物、腸胃科常用的某些止吐藥物,以及耳鼻喉科和神經科常用於治療頭痛及頭暈的Flunarizine這類鈣離子阻斷劑。
劉先生服用Flunarizine這類治療頭痛的藥物已經2-3年,孔勝琳要求他立即停止使用,並合併「慢性外傷後頭痛」的預防性治療及物理治療,改善他的頭痛症狀,原本天天不得不吃的止痛藥,現在一個月使用不到4次,且平衡感以及活力狀況也都好很多。
孔勝琳提醒,使用藥物前一定要與醫師及藥師詳細討論,使用後如有任何身體不適,一定要立即向醫師反映;此外也建議長期頭痛患者一定要找神經專科醫師確認診斷,不要自行服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