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貧血、胃口差 竟是「骨髓纖維化」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
許多長輩隨著年紀增長而覺得健康變差,醫師提醒,長輩如果有長期腹痛、左上腹摸到硬塊、食慾不振、皮膚搔癢、骨骼疼痛、夜間盜汗及貧血等症狀,可能罹患罕見的「骨髓纖維化」,此病好發於高年齡族群,因初期病症不明顯而常被忽略,要及早檢查、及時治療。
好發高齡族群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蘇勇誠指出,依統計資料,「骨髓纖維化」是後天性的罕見疾病,致病原因仍不明,在國外每10萬人中約有0.5人至1人罹病,台灣的每年罹病個案新增數約150人,好發年齡是50-80歲,男女發病的機率差不多。
留心10大症狀
他表示,「骨髓纖維化」有10大常見症狀,包括腹部不適(因脾臟增大擠壓其他器官)、疲勞、搔癢、骨頭疼痛(廣泛性,非指單純關節疼痛或關節炎)、吃東西很快就飽(易飽足感)、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相較於診斷前)、夜間盜汗、發燒(體溫超過37.8℃)以及體重減輕,若民眾有持續超過4項症狀,建議健康檢查了解血液及腹部是否有異常,或到血液腫瘤科門診。
蘇勇誠說,超過一半的「骨髓纖維化」病患是在健康檢查中的血液常規檢查與超音波檢查時發現,第一是原發性,第二是繼發性,有10%-20%機率會轉化為急性白血病,針對「骨髓纖維化」治療方式,目前有藥物治療、放射治療、支持性療法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