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菌能治病 聯盟成立要好好研究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國外醫學研究發現,肥胖、過敏、癌症,甚至是憂鬱症等疾病,與人體腸胃道的「微菌」有關,台灣微菌聯盟昨天成立,結合醫學中心等上百家醫院和學校的微菌專家,建立台灣研究平台,希望未來能成功發展出「微菌移植」、重建「菌相治病」等技術。
台灣微菌聯盟會長、台中榮總胃腸科醫師吳俊穎指出,腸胃道至少有250萬個微菌基因,國外陸續有研究發現與消化、代謝、免疫等疾病息息相關,經萃取糞便的微菌群,做成膠囊服用,或直接灌入腸胃道,改變腸胃道的菌相,可治療疾病。
目前美國已針對「偽黏膜腺大腸炎」患者進行微菌治療。
吳俊穎指出,小鼠體內有9成的微菌和人體相同,因為他將「瘦菌」移植糖尿病鼠的體內,結果發現,實驗鼠大吃大喝、不運動,都不會變胖,也不會罹患糖尿病,且血脂、血糖、肝功能等都正常,因此在前年已申請人體試驗。
吳俊穎說,過去醫學研究多集中於單一病原菌導致的疾病,例如大腸桿菌會造成腹瀉、感染結核菌會罹患肺結核、幽門桿菌會引起胃潰瘍等,進而接受藥物治療。
但是現在電腦已能進行大數據研究,一次研究數以千、萬計的微菌,且發現微菌是造成人類很多疾病的重要原因,肥胖、過敏、癌症、憂鬱、巴金森氏病、自閉症等皆與微菌有關。
歐美日等國已大規模投入微菌與疾病的研究治療,並進展到人體試驗,台灣醫療進步、病例資訊完整,也紛紛投入研究。吳俊穎指出,微菌研究是新領域,國內政府對相關研究核准保守,阻礙發展,希望藉由微菌聯盟廣納人才整合推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