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公克早產兒 活下來 健康長到2歲半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張媽媽37歲懷頭胎,產檢時都很順利,沒想到26週突然「落紅」,隔天又出現「想排便卻又排不出來」的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炎,就醫後「急產」生下僅39公分、960公克的張小弟。
張小弟一出生就有多重早產併發症、多次「呼吸窘迫症候群」,經過醫療團隊和爸媽細心呵護,住院3個月,出院時的體重已經3300公克,現在2歲半了,目前追蹤無後遺症,長得白胖可愛,昨天和爸媽一起回醫院謝謝醫療人員。
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林明志說,張小弟因早產,器官發育未成熟,曾出現4度呼吸窘迫症候群、胃出血和壞死性腸炎等早產併發症,尤其在第2天出現肺出血,無法呼吸。當時用盡所有藥物才救回張小弟。
張媽媽昨天也說,懷孕週數實在太短、太早生,以致乳汁有限,但即使只有30CC,也還是努力擠出母奶餵兒子,從0.5CC喝到3CC還一度胃出血,康復後持續努力能喝到180CC,像正常孩子一樣。
張小弟也展現驚人的求生意志,插管治療3週後就能拔管,自主呼吸,住院12週出院,「矯正年齡」38週,比足月出生小孩週數還小,但體重還重。
張媽媽昨天表示,原本很自責,自己是藥師卻讓孩子早產,但還好有家人的支持並遵循醫囑,讓孩子健康長大。雖然帶得很辛苦,隨時要觀察孩子的狀況,但還是值得。
台中榮總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王德明指出,37週以下出生為早產兒,常見併發症包括:腦部出血、心臟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呼吸窘迫等,1000公克、約28週以下早產兒存活率超過9成,除了有可能腦性麻痺是最大的後遺症,但其他併發症都能克服。
林明志提醒,現在早產兒比例比以前增加,主要是晚婚(高齡產婦)和不孕(接受人工協助生殖)多,提醒孕婦若有不正常出血或不適,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