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感染幽門桿菌及早除菌 可望降低胃癌風險

2019/10/01 17:08

台大醫院召開記者會,與國內外專家齊呼籲重視胃癌預防治療。(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胃癌可以治療,也有機會預防!台大醫院醫療團隊指出,幽門桿菌是引起胃癌常見原因,若可及早篩檢發現,進行除菌治療,粗估有機會降低罹癌風險7、8成;最新研究也發現,雖然除菌治療可能造成腸道菌相失衡、腸道菌抗藥性,但均只是短暫的。衛福部國健署正在試辦篩檢計畫中。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2016年國內胃癌發生率位居十大癌症第9位,當年度初次確診胃癌共計3658人、死因為胃癌共計2315人。

台北榮總卓越癌症研究中心主任吳俊穎說明,確診胃癌患者高達8成5感染幽門桿菌,且罹癌前多有萎縮性胃炎,或是小腸化生即胃粘膜出現類似小腸粘膜的細胞等癌前病變,約經歷15至30年後,才逐漸演變成胃癌。

台大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劉志銘表示,幽門桿菌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容易發生在公共衛生條件較不佳的地區。在20多年前,台灣成年人幽門桿菌盛行率約55%,但隨著環境改善、冰箱提高食物保存、健保給付相關除菌治療等,今年最新研究發現,10歲以下幽門桿菌盛行率小於5%,10至20歲約5到10%,20歲以上則約25%到30%。

劉志銘指出,由目前研究成果粗估,當感染幽門桿菌,若在發生癌前病變前進行除菌治療,罹患胃癌風險可降低7、8成;若在發生癌前病變後進行除菌治療,也有機會降低3、4成。

劉志銘提到,以台灣為例,每治療100位幽門桿菌感染者,可避免2至3位民眾發生胃癌,若用篩檢與治療約2000元計算,政府花費10萬元就可望至少減少1名民眾罹患胃癌,相較於罹癌後的治療費用可能超過10萬元來說,具有一定效益。

另外,劉志銘也指出,過去醫界對於除菌治療有潛在疑慮包含影響腸道菌叢進而影響人體健康、抗藥性、代謝症候群等,但由台大醫院在內的國內多家醫學中心、追蹤1200多位患者發現,雖然人體腸道菌相會失衡、腸道菌出現抗藥性,但均是短暫的,在治療後2個月會逐漸恢復,甚至發現人體胰島素抗性也顯著下降,簡單地說,就是改善代謝指標,已刊登在國際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

目前國健署已委託台大醫院執行試辦計畫,在50歲以上民眾接受大腸癌篩檢時,同時篩檢幽門桿菌,計畫進行中。劉志銘建議,未來若要列入篩檢項目,考量政府財政,或許可先提供40、50歲以上較高風險族群使用,視經費有餘裕再逐步放寬適用對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