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大調查 寶特瓶最為大宗
海洋垃圾五花八門,其中以寶特瓶數量居冠。(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海邊常佈滿許多垃圾,影響環境甚鉅!環保署今公佈鄰海縣市海廢監測結果,人類生活及遊憩行為產生垃圾比例高達8成,而鄰海縣市19縣市淨灘所得之垃圾,又以寶特瓶相關居冠,環保署預計明年下半年將引進無人機、AI辨識等技術協助調查。
環保署的調查指出,以台灣北、中、南、東、離島等區域來看,生活垃圾與遊憩行為佔最大宗,平均超過8成,其次為抽菸行為的菸蒂,以及漁業與休閒釣魚所產生的廢棄物。若以各鄰海縣市海岸垃圾種類來看,寶特瓶在11縣市都排第一,其他常見垃圾還有塑膠瓶蓋或吸管、飲料杯等,以及漁業用具。
分析寶特瓶的來源,以台灣本島來說,有近39.58%無法辨識來源,57.58%左右來自台灣自產,從中國及韓國海漂過來則分別佔2.24%、0.6%;以離島地區寶特瓶垃圾,超過85.4%都無法辨識來源,台灣自產佔5.76%、中國及韓國海漂而來則分別為8.81%及0.03%,顯見鄰近國家的垃圾對台灣也有不小影響。
在淨灘成果方面,透過與環團如綠色和平、荒野保護協會、RE-THINK等辦理淨灘活動,另也有民間團體及企業積極參與之下,自去年4月至今年11月為止,全國淨灘次數達到2萬3千多場,參與人數有39萬多人,清出了7000多噸垃圾,環保署今也頒獎予國泰金融控股、台電公司、屏東縣琉球鄉本福村等單位,表彰他們在淨灘的傑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