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年輕正妹自學平埔噶哈巫族語 更出版平埔傳統過年繪本

筆名「全麥麵」的翁勤雯,3年來勤學平埔噶哈巫族語,並完成平埔傳統過年文化繪本。(記者佟振國攝)

筆名「全麥麵」的翁勤雯,3年來勤學平埔噶哈巫族語,並完成平埔傳統過年文化繪本。(記者佟振國攝)

2018/12/15 14:34

〔記者佟振國/南投報導〕南投縣魚池鄉喜歡畫圖與原住民文化的網路部落客翁勤雯,3年前主動至埔里鎮牛眠里守城社區學習平埔噶哈巫族語,靠著多聽多講,現在不僅能以噶哈巫語與社區耆老訪談,專精繪畫的她更以1年時間完成Q版平埔傳統過年文化習俗繪本,對平埔族語、文化的用心鑽研,也令族人刮目相看。

今年24歲的翁勤雯屏東出生,目前住在魚池鄉日月潭附近,因為喜歡塗鴨,也以「一條全麥麵」、「全麥麵」筆名在網路臉書發表繪畫創作。

南投縣有多元的族群,原住民族至少就有5族,還不包括平埔族群,喜歡原住民文化的翁勤雯,則是3年前偶然在臉書發現平埔噶哈巫族有免費教族語的訊息,不是原住民的她也決定報名,到埔里鎮牛眠里守城社區學族語,起初對單字、文法一竅不通,但靠著多聽、多講,由簡入深,3年來已能用族語交談。

翁勤雯更在中研院的一位老師鼓勵下,展開噶哈巫族語繪本創作,她找到了守城社區高齡96歲耆老潘德興,請他講述平埔傳統過年的習俗與流程,並且詳細記錄,包括打獵、釀酒、醃肉、抓大魚、抓大豬、祭祖、敲鑼報喜、走鏢、牽田,並加註中文翻譯與搭配Q版繪圖,完成她人生中第一本的族語繪本,今天噶哈巫舉行傳統過年活動,她也舉行新書發表與贈書。

翁勤雯認為這本繪本困難之處還是在於耆老訪談與田野調查,必須不斷求證、修正,花了逾半年才完成,讓她對平埔傳統過年有更深的認識。

由於不少人對平埔族的看法是高度漢化、傳統族語與文化更已失傳,翁勤雯並不認為如此,目前部落中仍有許多耆老會說族語,並且在各大博物館中也有典藏許多精美的文物和服飾,但不諱言老一輩的正逐漸凋零,年輕族人對於族語、文化的保存必須要更加倍努力才行。

翁勤雯的平埔傳統過年繪本,有族語、中文對照,以及Q版繪圖。(記者佟振國攝)

翁勤雯的平埔傳統過年繪本,有族語、中文對照,以及Q版繪圖。(記者佟振國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