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婦人異常出血以為「亂經」 竟是子宮內膜癌3期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一名55歲許姓婦人,半年前陰道開始出現不正常出血,一度以為是更年期「亂經」,接受檢查發現是子宮內膜癌,但婦人「鐵齒」聽友人建議只吃保健食品治療,數月後不見好轉,出血量還大增,再度就醫發現已惡化為子宮內膜癌第3期,且癌細胞轉移至淋巴腺,只好切除子宮還接受化療和放射線治療。
亞大醫院婦癌科主任葛裕民今天表示,這名患者因年紀正值更年期前後,半年前開始出現頻繁、不正常出血,一度以為只是「亂經」,直到連續出血一星期還沒停,直覺病情不尋常才前往診所檢查,經切片證實為惡性子宮內膜癌。
葛裕民表示,但患者未接受正規治療,聽從友人建議吃保健食品,一開始症狀有些許改善,但後來症狀變嚴重,出血量大增宛如「水庫洩洪」,趕緊再度就醫,檢查發現已惡化成第3期,癌細胞並擴散至淋巴腺,除切除子宮、卵巢及輸卵管,並安排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
葛裕民指出,子宮內膜癌好發於停經前後婦女,曾有懷孕經驗的女性,則罹患機率相對較低,通常子宮內膜癌第1期的治癒率高達9成,約75%的患者能在早期就發現提早治療,不過因罹病高峰期和停經期重疊,部分患者未能在第一時間提高警覺,直到症狀變嚴重才驚覺有異。
葛裕民指出,民眾若在月經和月經期間出現不正常出血,或者經期特別長,就醫後醫師會安排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檢查,若確認是子宮內膜癌,會透過「婦癌分期手術」,將子宮、卵巢、輸卵管、骨盆腔淋巴腺等摘除,再視病情評估是否接受化療。
葛裕民表示,台灣每年子宮內膜癌患者約新增2000多例,若接受「婦癌分期手術」後,術後5年仍處高度復發期,要配合醫師定期追蹤,女性朋友平時也應控制體重,減少攝取高油、高糖食物,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才能預防子宮內膜癌發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