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保種20餘年 300隻金門土雞返鄉助建立在地品牌
金門土雞具耐熱、耐飢寒、產蛋數多,也不易生病等特性,興大保種廿餘年有成。(興大提供)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27年前,中興大學學生自故鄉金門帶著金門土雞到中興大學「地方雞種遺傳資源中心」保種,興大傳承20餘年保育有成,近日帶著300隻在中興大學孵化出的金門土雞幼雛返鄉,盼助金門當地建立具特色的金門土雞品牌。
中興大學指出,該校自民國71年與農委會合作成立「地方雞種遺傳資源中心」,是全國首創、也是最完整的雞隻種原保種庫,多年來,在興大動科系名譽教授李淵百與動科系主任陳志峰的蒐集與保種下,至今已建立17個品種3500隻土雞種原的保育規模。
其中,民國80年,興大動科系大二學生、現為林務局技正的翁嘉駿,跟著李淵百進行土雞保種工作,有感於故鄉金門縣金寧鄉盤山村的金門土雞也有保種需求,當年他帶了1隻公雞與4隻母雞回到中興大學,進行金門土雞保種工程。
興大指出,金門原生種土雞在金門島演化出獨特的環境適應力,耐熱、耐飢寒、產蛋數多,也不易生病,屬具韌性的肉質口感。但因飼養期長、體積小,在講求效益的生產模式中,逐漸被農民棄養,最後純種金門土雞幾乎在金門絕跡。
興大指出,多年來金門土雞在興大經歷27年24世代的保種成功,103年曾提供種蛋給金門畜試所孵化,小雞經疫苗注射後供民眾登記購買,今年再帶著300隻金門土雞小雞返鄉,盼協助當地雞農,建立具特色的金門土雞品牌。
興大動科系主任陳志峰指出,金門土雞的品種特徵為單冠,年幼時全為黑羽,頭部帶有小白花斑,成長換羽後,成熟公雞的頸、背部有大面積的金黃色羽毛,母雞則是頸部有摻雜深褐色羽毛;此雞種體型小、腳脛亦較為短細。成熟體重(47週齡)公雞為2.32公斤、母雞為1.47公斤,40週齡產蛋數56枚。
陳志峰說,此次返鄉的300隻剛孵化的一日齡小土雞,初估每隻約可孵育100隻雞;金門土雞品牌的推廣除生產模式的建立外,品牌的規劃與行銷也需專業,興大未來將持續提供支援,希望協助返鄉的金門土雞,建立特定區域生產之品牌畜產品。
興大保種成功,帶300隻金門土雞小雞返鄉,助建立在地品牌。(興大提供)
300隻一日齡的金門土雞小雞在興大孵化後,展開返鄉記。(興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