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上肌少症高達45% 醫師:台灣居亞洲之冠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今年舉辦超過60場「強保老」社區檢測活動,發現50歲以上的民眾高達65.8%有骨鬆骨折風險,其中45%更確診為肌少症,比其他亞洲國家足足高出將近8倍,居亞洲之冠。
「肌少症」最早是由爾文.羅森伯格(Dr. Irwin 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字面上的意思是肌肉減少,但後來的意思卻擴大到肌肉減少與功能喪失。歐洲肌少症工作小組則在2010年提出「肌少症」的定義:「漸進性的肌肉質量減少及肌肉功能(肌力及生理活動)降低,可能造成提高疾病發生率、生活品質降低、甚至死亡的症候群。」
《蘋果日報》報導,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與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今年舉辦超過60場「強保老」社區檢測活動,針對超過3400人進行篩檢,據該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表示,50歲以上的民眾有高達65.8%有骨鬆骨折風險,其中45%確診為肌少症,比其他亞洲國家的6%高出許多倍。
陳芳萍表示,許多年長者常認為多吃蛋白質食物會造成腎臟負擔就減少攝取,但不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也容易使肌肉逐漸減少,最終導致肌少症,她建議年長者平時可多攝取豆漿、蛋等優質蛋白質食物。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