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違章工廠合法化中彰最多 6成屬污染源事業
全台合法中的違章工廠,6成是從事污染源事業,恐影響環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農地上的違章工廠對於糧食生產及食安造成威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利用政府公開資料,初步分析全台已取得臨時工廠登記的5821家違章工廠(臨登工廠)的分佈和營業狀況,結果發現,這些合法中的違章工廠,集中在台中、彰化、高雄、新北4個縣市,6成以上經營的都是受現行環保法規所管制的污染源事業。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自2010年起,違章工廠可申請臨時工廠登記繼續經營,這形同為污染事業在農地上經營開後門。環資分析,截至今年7月,已取得臨時登記的工廠數量共計5821家,約占經濟部估計違章工廠總數6萬4千家的10%。數量最多的前6縣市分別是台中(1363,23%)、彰化(1329,23%)、高雄(776,13%)、新北(604,10%)、台南(494,9%)、桃園(334,6%)。台中和彰化地區合法化速度最快,合計占了臨登工廠總數的45%。
而違章工廠中,有6成以上所營事業是金屬製造、機械設備製造、食品製造、塑膠製造、紡織業、預拌混凝土等,都是受到一到多種環保法規所管制的污染源事業,恐對環境造成傷害。
環資更進一步指出,只要有利企業投資,經濟部竟然可以將原本「中高污染事業」變成「低污染事業」,總計將原50項受環保法規管制的中高污染行業刪減為現行的36項,後面加上一條地方彈性條款,「各縣市政府得視地方產業發展政策與特性,因地制宜增列非屬低污染項目」。決議公布後,刪去的14個事業別均可申請臨登,在農地上經營到至少2020年6月2日輔導期結束,位在特定地區上的工廠甚至可以取得合法資格。
因此環資要求經濟部、環保署、農委會及各地方政府,針對此問題回應,依法儘速公佈完整的違章工廠現況,並重新檢視輔導政策和方向,拒絕污染事業走進農地,為民眾守護安全的農業生態,維護食安和國人健康;並應將合法化違章工廠繪製成地圖,原始資料也全數上網,提供社會大眾查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