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憂鬱症 醫師:大腦生病了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台灣憂鬱狀況嚴重嗎?大家對憂鬱症的認知又是什麼?根據董氏基金會過去的調查,有11.7%的受訪民眾有嚴重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另有68.2%的民眾認為憂鬱症一定會好、31.2%的民眾認為得到憂鬱症不用吃藥也會好、15.2%的民眾搞不清楚要不要吃藥。精神科醫師說明,憂鬱症不是情緒狀態,而是大腦生病,患者不會自己好,需要專業醫師協助判斷。
宇寧診所精神科醫師吳佑佑指出,憂鬱症不是患者心情不好而已,而是患者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運作出現問題。當患者大腦內血清素、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足時,患者的大腦就會不斷翻出不愉快的記憶。
造成憂鬱症原因多種,例如:體質遺傳、荷爾蒙改變或是內分泌疾病等。患者常見家族有憂鬱傾向、青春期體內荷爾蒙起伏大或是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等,都較一般人容易患有憂鬱症。
面對憂鬱症患者,身旁的人可以怎麼做?吳佑佑認為,最好的幫助是「傾聽」。傾聽,不需要給意見,但每一次傾聽就是在幫助患者整理思緒,傾聽者可以適時地點出患者的矛盾點,更有助於患者釐清問題。
吳佑佑說,嚴重的憂鬱症患者可能連下床的動力都沒有,憂鬱症是需要找專業醫師協助判斷;而臨床上也看到,憂鬱症患者的家屬其實很辛苦,社會也應該給患者與家屬更多的支持。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