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乳房攝影 有效偵測早期乳癌
文/覃紹殷
2020年WHO公佈全球癌症報告中,女性乳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在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即為乳癌,並且乳癌是台灣目前成長率最快的癌症。我國婦女罹患乳癌高峰年齡為45-69歲之間,好發年齡較歐美國家年輕10歲。
目前醫學實證明確,認為早期診斷與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乳癌防治措施。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可降低20-40%的乳癌死亡風險。
一般乳房攝影是使用低劑量X光來透視乳房組織,利用機器將立體的乳房擠壓至3-6公分厚度後得到兩張平面影像,可有效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早期發現乳癌。
可減少假陰性或假陽性
不過一般乳房攝影仍有其限制,約10-15%的乳癌無法被偵測到,即所謂的「假陰性」(有乳癌卻看不見),尤其是對於乳腺緻密度高的婦女。在乳房攝影中,乳腺組織與腫瘤皆為亮白色,周圍緻密的乳腺組織可能遮蔽腫瘤,從而影響乳房攝影偵測腫瘤的能力。另外,緻密的乳腺組織也可能因為乳腺重疊的加總效果,導致「假陽性」(看見陰影但並不是乳癌),致使受檢婦女承受莫大精神壓力。
3D乳房攝影(DBT)則是將乳房擠壓成3-6公分厚度後,以低劑量X光多個角度照射乳房後獲得一連串剖面影像,再輸入電腦處理,創造出立體的乳房影像。其好處在於可以減少乳腺重疊造成的誤診,提高乳癌偵測能力,降低「假陰性」及「假陽性」的發生,尤其是年輕或乳腺密度高的婦女成效更顯著。
建議搭配乳房超音波檢查
國際大多數文獻均顯示,不論乳腺緻密度高或低,3D乳房攝影約可提高29-34%的乳癌偵測率,並減少16%的複檢率。在歐美國家,3D乳房攝影因具有對早期乳癌的高偵測率和減少假陽性個案的優勢,已經成為乳癌篩檢與診斷的趨勢。但對於乳腺極度緻密的婦女,仍建議搭配乳房超音波檢查。
鑒於乳癌在台灣的高發生率,我們必須善用影像篩檢,藉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防治乳癌。
國健署目前補助45-69歲女性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40-44歲女性若二等親內具乳癌家族史(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亦可免費接受篩檢服務。
(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