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內視鏡超音波 早期精準抓癌王
文/林彥至
胰臟為長形扁平的腺體,深藏於上腹部的後腹腔內,加上前方有胃氣與腸氣的遮蔽,因此胰臟病變很難被早期發現。不僅如此,胰臟癌轉移迅速,手術困難、化療的治療反應又未能令人滿意,故國內的5年存活率不超過5%,因此胰臟癌被稱為「癌王」。
根據臨床經驗,一旦出現症狀時就診,通常已經侵犯到周圍血管與臟器,而難以切除乾淨。因此早期診斷、早期發現胰臟癌成為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大部分的胰臟癌沒有明顯症狀。如有症狀,通常為上腹痛、背痛、黃疸、體重減輕及灰白便;其次為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疲倦及發燒等。
如果腫瘤出現在胰臟頭部,可能會造成黃疸;若是長在胰臟體部或尾部,通常在腫瘤長得很大的時候才會有腹痛或背痛等腫瘤壓迫症狀。
要早期發現胰臟癌,診斷上可以參考血清指標CA-199,但主要診斷還是需要靠各種影像學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攝影檢查(CT)或核磁共振(MRI)是一般常見篩檢胰臟癌的工具。
小於1公分胰臟癌 也可看到病灶
這3項檢查工具都有其限制,無法找出小型胰臟癌,不是早期胰臟癌最好的檢查工具;因此專門用於診斷胰臟疾病的內視鏡超音波(linear EUS)成為新選擇。
內視鏡超音波就是將超音波探頭安裝於胃鏡的前端,如此可避免氣體阻撓,隔著胃壁或十二指腸壁就近觀察胰臟,即使是小於1公分的胰臟癌,也幾乎都可以看到清楚的病灶。
切片檢查 精準度高達9成5以上
另外,過去用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通常無法對小於兩公分的胰臟腫瘤進行安全有效的切片檢查,有了新型的內視鏡超音波儀器之後,現在我們可以在內視鏡超音波導引下進行胰臟切片檢查,精準度可以高達9成5以上。
有胰臟癌家族史者、菸酒成癮者、慢性胰臟炎患者、兩年內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以及胰臟黏液性囊腫(IPMN、MCN)的患者為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建議定期接受CT或MRI等非侵入性的檢查。
若超音波、CT、MRI上見到胰管顯著擴張,或是出現不尋常的囊腫時,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