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腦遭撞耳石脫落 暈眩纏身
文/陳建志
一名50歲女性10年前與人發生衝突,被人從後腦猛擊後,老是感到輕飄飄的,屢屢轉頭都會小暈一下,平均每1-2天就會大暈1次,噁心嘔吐,連血壓都會飆高到180毫米汞柱,若嘗試躺下休息,會突然更暈,故只能坐著閉眼休息,大約半小時後,才會緩解。
原以為是腦震盪或出血所致,但電腦斷層正常,也曾以為是高血壓所致,規則服用降血壓藥後,症狀依舊;但只要每天有規律地慢跑1小時,暈眩發作頻率會大幅減少,即便發作,也很輕微,頂多感覺「晃一下」而已。今年初,為了配合防疫,一直待在家裡,避免外出運動,暈眩又開始頻頻發作。
就醫時,我發現,只要請她轉頭,不論是轉向哪一邊,她的眼球都會朝該方向快速地旋轉,持續個數分鐘,連躺下也會,引起暈眩令她不適。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外傷性管耳石沉積症候群,起因於頭部外傷時,後方來的撞擊力,使耳石顆粒從兩側橢圓囊脫落,依加速方向及慣性作用,最容易掉到同為水平方位的水平半規管內,有些也會掉到上、下半規管內。
易位的耳石群一旦數量過大、聚集成團,就會在頭部轉動或身體姿態變換時,帶動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在頭部轉動停止時,繼續流動,引發眼震及暈眩,直到流動停止。
復位術+平衡復健 治療才成功
當患者在跑步運動時,不停地上下左右改變身體方位及頭部姿勢,震動半規管,內淋巴液不斷地來回流動,就會把沉積聚集的耳石搖散,當然就比較不會暈眩發作。
此病治療,服用止暈止吐類藥物頂多治標,最終還是需要接受耳石復位術。在治療前,會請患者先靜坐數小時,讓易位的耳石沉澱,聚集成團,然後進行數次頭後仰及水平翻身動作,最後坐起,把它們歸回橢圓囊內,通常需要反覆好幾次,技巧類似玩彈珠迷宮,之後搭配平衡復健,才會治療成功,故有類似病症者,宜正確就醫。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