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逾40歲防中風 超前部署「頸動脈超音波」

2020/11/07 05:30

▲若情況嚴重會造成血管的狹窄。(照片提供/莊毓民)

文/莊毓民

當年紀悄悄來到40歲,或者有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小心腦中風成為隱形炸彈。想了解自己「中風」的風險,每年做「頸動脈超音波」是最佳選擇。

台灣每年約有1萬人死於腦中風,大部分屬於缺血性中風,其中又有1/4是由頸動脈狹窄引起。由於頸動脈是腦部前中動脈的上游,所以如果頸動脈血管阻塞,病患中風的風險就隨之升高。

▲頸動脈超音波所見動脈硬化的斑塊,貌似小鴨。(照片提供/莊毓民) 

非侵入性篩檢 安全性高

頸動脈會塞住,多半是因動脈粥狀硬化造成,血管老化、或是脂肪黏著在血管內,進而形成血管硬化與斑塊,嚴重會造成血管的狹窄,此時頸動脈超音波就像一個照相機,可以把血管硬化而隆起的斑塊,清楚呈現。

由於中風前沒有太多預兆,所以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可以達到早期篩檢的顯著效果。

頸動脈超音波屬於非侵入性且安全性高的診斷工具,醫師可以利用超音波清楚看到血流狀況,因此三高病患如有頭暈等症狀,可以掛神經內科門診,經醫師評估後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如有異常,可以再安排電腦斷層掃描,以評估中風風險。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不僅在預防腦中風上可以「超前部署」,而且快又有效,因為如果在頸動脈超音波中發現斑塊,表示心臟梗塞風險比一般人高6倍以上,即可顯示出心肌梗塞的機率。檢查前不需空腹,且馬上就可以知道檢查情況。

▲頸動脈超音波檢測血流速度(黃色框示)。(照片提供/莊毓民)

曾中風者 每半年回診追蹤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中風病史者,或超過40歲以上,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風險群,每年最好做一次頸動脈超音波,但如果曾經中風過,建議3到6個月就要追蹤一次。

(作者為樂生療養院副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