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血管栓塞合併電燒 肝腫瘤成功變小

2020/07/05 05:30

▲肝臟內血管密布,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但它卻很沉默,民眾應定期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病變。(照片提供/黃漢斌)

文/黃漢斌

62歲陳阿姨是B型肝炎患者,正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近日追蹤時,發現肝腫瘤指數(胎兒蛋白,即AFP)異常上升,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一顆靠近下腔靜脈的4公分肝腫瘤,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確定為肝癌。

由於陳阿姨有嚴重肝硬化及門脈高壓,有黃疸、腹水、胃食道靜脈曲張、脾腫大等症狀,還有嚴重血小板低下(血小板〈75000),開刀切除腫瘤會有嚴重出血的風險。

醫療團隊與她討論後,決定做血管栓塞、剝離下腔靜脈合併腹腔鏡射頻燒灼療法,肝癌治療情形良好,且追蹤3個月都未再復發。

▲治療前,肝腫瘤4公分。(照片提供/黃漢斌)

▲合併血管栓塞術與無線射頻電燒術兩個月後,腫瘤消失,內部只剩藥物色素沉澱。(照片提供/黃漢斌)

電燒適用3公分以下腫瘤

栓塞及標靶藥物治療被視為「控制」肝癌的一種手段,但是無法「永絕後患」的姑息性治療。栓塞是經腹股溝血管置入細導管至腫瘤附近的血管,利用特殊的藥劑把通往肝癌的動脈塞住,使癌細胞得不到營養而壞死;也可以在栓塞藥劑中,加入化學抗癌藥來增加治療效果。

栓塞治療兩個月後,陳阿姨腫瘤從4公分縮小為2.8公分,栓塞治療有看到成效,但原本恢復正常的AFP卻又再度爬升。

於是,陳阿姨再接受血管栓塞合併腹腔鏡射頻燒灼(俗稱電燒)療法。電燒療法適用於小型肝癌(腫瘤在3公分以下),正好符合病人栓塞後腫瘤縮小的範圍。

電燒是在醫學影像定位的指引下,將電燒探針經過皮膚直接穿刺到腫瘤部位,並將該範圍進行加熱以破壞腫瘤細胞。如果腫瘤位置接近大血管,容易產生「熱沉效應」,即大血管會帶走部分的電燒能量,當能量不夠強,就可能影響燒灼治療的效果,造成殘餘腫瘤,也是容易復發的因素。

為了要增加電燒的效果及降低復發的機率,在電燒之前先為病人進行微創腹腔鏡手術,此手術不在於切除腫瘤,而是將要電燒的部位剝離下腔靜脈,以克服熱沉效應。

經過腹腔鏡指引,把超音波探頭進入腹腔緊貼肝臟做定位,減少位置誤差,可達到更精準的剝離下腔靜脈,對肝癌治療成效有很大的助益。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