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7旬嬤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 膝蓋退化疼痛說掰掰

2022/05/03 13:04

手術傷口約7公分(左)、阿嬤回診手術後的傷口(右)。(彰基提供)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醫師,我的膝蓋痛得很厲害!」1名70幾歲的阿嬤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一下左腳、一下右腳,晚上更是無法睡,想要手術治療,不知道要花多少錢,又怕開完刀,醒不過來,也害怕開完刀後,膝蓋比現在還差,接受微創半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約7公分的手術傷口,40分鐘的手術時間,不到10克的骨頭切除,3天後即出院,兩週後拆線。

收治病例的彰基醫學中心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志鎧指出,膝關節由股骨、脛骨及髕骨所構成,共分成3個小關節即內、外、前關節;而之間有半月板、關節液與韌帶,維持整個關節的飽滿與穩定。因為年齡、疾病、或創傷,造成半月板或軟骨的受傷,進而關節液的減少,引發一連串發炎物質開始破壞關節腔。早期的症狀除了紅熱腫痛,還容易發炎積水,更嚴重的是,常常會靠著另外一側相對健康的膝蓋跛行,因而兩側膝蓋輪流疼痛,最後兩側膝蓋都同步退化。

他說,傳統的全膝關節置換需要同時拿掉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才能放上全套的人工膝關節,但十字韌帶上有本體感覺神經,部分的長者也因而造成蹲踞困難與莫名的疼痛。

阿嬤內側膝關節退化,關腔間幾乎沒有空隙。(彰基提供)

阿嬤經半套人工關節置換後,關節腔再度有了空間。(彰基提供)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國人有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比例高達15%,但自2009年至2011年每年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的人卻大約只有2萬人次,這之間的落差主要歸因於「害怕」。美國研究指出,大多數病患延後手術有幾種原因,包括害怕未知、害怕手術、害怕「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害怕手術後變得更糟。

陳志鎧說,微創半套人工膝關節的手術概念,是哪個小關節壞掉就換哪一個,利用微創器械與手法,打磨掉增生的骨刺和滑膜,不傷及另外兩個健康的小關節與十字韌帶,維持最佳的膝關節張力與本體感覺神經,並在關節腔內打入「雞尾酒」的止痛藥,讓長者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回復到未退化前的狀況。更讓長者們開心的是,不管是「半套」的人工膝關節,還是「微創」的手術技法,目前都有健保的給付,不用擔心給晚輩帶來太多的經濟壓力。

正常膝關節分成膝外關節(左)、膝內關節(中)及膝前關節(右)3個部份。(彰基提供)

陳志鎧表示,膝蓋退化並不一定要換整個膝蓋,可進行微創半套人工膝關節置換。(彰基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