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害怕達不到期待? 營養師曝3個情緒不穩因素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經常害怕失敗、達不到自己的期望?營養師表示,恐懼除了來自心理因素外,有些生理問題也會造成情緒不穩定,建議可以補充維生素B6、維生素D、鋅、鎂等營養素,不僅幫助神經傳導物回歸平衡外,從根本改善問題,也能打造健康的體質。
營養師賀菡懿在臉書粉專「功能醫學營養師 Lucy」發文指出,很多健康的心態是可以透過訓練、學習、諮商來建立,像是培養正向思考能力,或是先預設最糟情況,再反過頭來想等,理智地剖析成功率,也為失敗先做好準備,甚至是當作經驗學習,為下一個成功做準備。
賀菡懿進一步說,大部分情緒問題當然最好先跟有信任感的親友討論,或是尋求專業的諮商,幫助自己走出陰霾。另外,從功能醫學來看,神經傳導物失衡、腎上腺疲勞、荷爾蒙不足等3種生理問題也可能造成情緒不穩定:
神經傳導物失衡
血清素不足不僅影響憂鬱,也可能跟焦慮、恐慌、強迫行為有關。多巴胺過低也有可能會造成疲倦、退縮、不願行動的感受。透過補充維生素B6、維生素D、鋅、鎂等營養素,可以幫助神經傳導物回歸平衡。如果自覺狀況已經嚴重的話,還是建議尋求身心科的協助。
腎上腺疲勞
疲勞不僅僅是累,也會造成心很累。疲倦問題讓人裹足不前,擔憂未來發生無法預期的狀況,目前體能無法處理突發壓力事件。長期補充草本適應原,可以調節身體處理壓力的能力。
荷爾蒙不足
一般成人在35歲後會逐漸面臨荷爾蒙代謝不佳的狀況,有些人過了45歲出現早衰,荷爾蒙分泌不足,像是女性缺乏黃體酮、男性睪固酮濃度偏低等,不只是影響生殖能力,對情緒也有很大的影響。
賀菡懿提醒,農曆年前是台灣人最繁忙的季節,易把工作擠到最後完成,且又要迅速準備年節菜餚、送禮,加上冬季好發憂鬱問題,很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的狀況,因此,站在功能醫學的立場建議民眾,除了心理諮商或身心科藥物使用外,也可以檢查自己是否有相關營養素缺乏、腎上腺疲勞、或是內分泌失衡問題,從根本改善問題,打造健康的體質。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