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自律神經失調睡不好 中醫師傳授4招助改善

2021/12/19 21:43

自序神經失調會出現睡眠障礙、焦慮、頭痛等症狀,每個人的症狀都會所不同;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壓力過大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師表示,自律神經支配人體大部分臟器,負責維持生命基本機能的神經系統一旦失調,會出現睡眠障礙、情緒低落、腸胃等問題,建議平時可透過規律運動、流汗、冥想及攝取豆製品等方式維持身心健康。

東門中醫主治醫師謝彌堅在臉書粉專「謝彌堅 中醫師」發文分享,自律神經又分為讓人保持專注的交感神經,以及讓人放鬆的副交感神經。心神過度消耗時,會導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無法相互調節,反覆身體檢查都沒怎樣,但久而久之就引發各種大小不協調的症狀和健康隱憂。

自律神經失調容易受到情緒、用腦過度、外部刺激(多元壓力)等影響,與體質及體內臟器相互陰陽失衡有關,會出現焦慮不安、情緒低落、莫名暈眩、頭疼、莫名耳鳴、腸胃問題、睡眠障礙、眼睛乾澀等症狀,每個人的症狀都會所不同。

謝彌堅說明,五臟堪比為腦,涵蓋有精、神、情等方面,所以心、肝、脾、肺、腎都與精神層面、情緒功能等息息相關,又以內經所言:「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或臟腑表裡聯繫所言:「肝主謀略、膽主決斷」等,這也是自律神經失調如何慢慢侵襲身體的方式,像睡眠障礙、免疫失調導致過敏、婦科問題和情緒難以控管等影響。

謝彌堅指出,面對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除了中醫用藥在心、肝、脾、肺、腎症狀補瀉和陰陽之間調整,以及針灸穴位,平時民眾也可以透過以下4個生活習慣,由內而外來改善。

●規律運動:像快走、慢跑或氣功,消耗緊張的腎上腺素,腦內啡和血清素增加,有助於轉換思緒。

●流汗:調節自律神經。

●腹式呼吸和冥想:啟動副交感神經,有助於放鬆。

●快樂飲食:像蓮子、核桃、黃豆類製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