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要領 中醫:宜蟄伏閉藏、潤養五臟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時序入冬,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師唐偉誠指出,「立冬」到「大寒」期間是冬季,在遠古時期冬季是萬物閉藏之季,自然界陰盛陽衰,萬物都潛藏陽氣以等待春天到來。從中醫角度來看,此時應遵循自然界「蟄伏閉藏」規律,採取「伏藏」的養生方法使精氣內聚、潤養五臟;中醫也認為冬季跟腎相應,食物如能兼具補腎會更佳。
唐偉誠表示,冬季天寒,飲食原則為滋陰補陽,雖宜熱食但燥熱辛辣的食品則不宜,以免化熱傷陰,平常可多吃溫養食物,蔬果類包括南瓜、桂圓、核桃、栗子,其他食材如紫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海帶、紫菜等。穿著上要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部、胸腹、背、四肢關節等處,長輩尤須注意在保暖時不能過於臃腫、避免行動不便,增加意外發生機率,並應保持規律生活作息、適量運動讓身心充分紓壓。
他提到秋冬季節溫度下降,大家多喜歡喀火鍋,在開心享用美味熱食同時,應注意勿喝下大量火鍋高湯,並需注意因天氣冷、運動量減少而出現痛風、心血管疾病,體質過敏的民眾則要當心溫度變化而引發氣喘、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唐偉誠建議,在冬季運動型態可考慮聚氣收斂、放鬆緩慢運動,如太極拳、各式氣功、瑜伽、快走、慢跑,以促使經脈氣血運行順暢,也可同時配合打坐、冥想和呼吸吐納來幫助寧心安神,白天時可讓頭頸、背部及手心曝曬陽光至少30分鐘保暖身體。因為秋冬已是1年之末,即將迎接嶄新來年,惟有關照自身身心平衡與實踐養生之道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