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糖尿病嘛ㄟ智慧醫療 連續監測血糖變化更清楚

2021/11/01 13:07

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杜業豐建議適合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做血糖連續監測。(記者王俊忠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一位第二型糖尿病女患者很注意控制血糖,也懂得計算食物份量,她的餐前血糖值在100左右,吃了紫米燒肉飯糰後2小時血糖升到157。經由即時型的連續血糖監測,她發現血糖上升速度遠超過自己想像,餐後高峰值甚至超過200,在即時血糖線的變化中,患者更清楚各種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也知道如何去調整過去認為是健康食物的份量。

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杜業豐表示,即時型的連續血糖監測,是透過在腹部或手臂安裝皮下感應針,經由1個貝殼大小的無線傳輸器傳送血糖值到手機,讓病人和醫療團隊可即時監看血糖值,甚至能提早60分鐘預測低血糖的發生,藉由警報提醒病人提早做低血糖處置的準備;也可以將警報傳送給同住的家人、朋友,協助病人在低血糖發生的當下做緊急處置。

杜業豐說,一般人糖化血色素若在6.5以上、血糖值125以上,可說確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否妥善,一般是以糖化血色素(HbA1c)作為指標,代表3個月的血糖平均值,每個人糖化血色素代表的血糖平均值並不盡相同,血糖起伏很大得到的平均值,可能與血糖平穩的平均值相似。然而,血糖起伏很大的病人,即使糖化血色素看起來還不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是比較高。因此,透過連續血糖監測,才能更清楚看到1天裡血糖值的實際樣貌,讓醫師和患者更知道如何針對血糖的極端值做出適當的應對處置。

國際上診療指引建議,只要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第一型糖尿病人、反覆發生低血糖的第一型糖尿病人、低血糖無感症、低血糖高風險、懷孕中或預備懷孕的糖尿病人,及妊娠糖尿病人等,都建議使用具有警示功能的連續血糖監測工具。

杜業豐指出,目前國內健保有條件給付連續血糖監測,病人須為第一型糖尿病、新生兒糖尿病、或因胰臟切除引起的糖尿病,且過往6個月內有2次糖化血色素在8%以上,或有低血糖無感症、常因嚴重低血糖需要他人協助治療、懷孕的病人等,才能給付連續血糖監測。1年最多執行2次,需間隔3個月以上,對不符合健保條件者,也可以自費安裝。透過即時型連續血糖監測,配合完整的飲食記錄,透過手機監看血糖趨勢,據血糖曲線與照護團隊分享討論,可做出適當應對,在新科技協助下,糖尿病患者能將血糖控制得更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