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演講臉歪斜、說話不清 觀眾急Call 119救命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一名70歲的大學教授,雖然沒有三高或吸菸習慣,但有心律不整、家族中風病史,因忙於工作缺乏運動且忽略定期回診,某天演講時突然發現左臉歪斜、說話不清,雖然症狀發生不到1分鐘就恢復正常,但有位觀眾擔心教授是腦中風症狀,立即撥打119緊急送醫,經診斷確認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造成急性缺血性腦梗塞中風,所幸及時就醫治療,教授出院後持續追蹤,至今4年來不曾再發生中風情形。
這名教授是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周中興的病患,周中興說,腦中風高危險族群的隱憂有兩點,其一是症狀分不清、另一是未正確送醫,這名大學教授在症狀發生後,因觀眾有所警覺,半小時就將教授送到醫院急診,因此來得及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至今還能夠持續演講,生活如常。
周中興說,腦中風有藥醫,但必須把握黃金3小時的救援時間,當出現嘴角歪斜臉不對稱、手部無力下垂、說話不清楚,「微笑、舉手、說你好」無法輕易完成任何1項動作時,就應儘速撥打119就醫,才有機會在症狀發生2小時內送到急診,並於診斷後在症狀發生3小時內用藥。
每年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日」,為呼籲國人重視腦中風防治的重要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今天舉辦記者會,推廣「腦中風紅色警報」評估表,讓民眾可自行評估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血壓、膽固醇、糖尿病史、心房顫動、吸菸史、體重、運動習慣、腦中風家族病史」。只要任何3項有異常情形,即表示屬於「腦中風高危險族」,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林永煬也分享,防疫期間1名51歲的陳姓貨車司機,有高血壓、吸菸習慣及缺乏運動等危險因子,日前半夜睡醒如廁,發現右側身體不太靈活,早上鬧鐘響時發現右側身體已經無法動彈,症狀發生超過半天才至醫院就醫,發現是缺血性腦中風時,已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家人也因此產生龐大的照護及經濟壓力。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說,快速送醫是腦中風病人存活復原最關鍵的環節,每延誤1分鐘,即損失約200萬個腦細胞,腦中風每延誤1小時疏通血管,腦部將加速老化3.6年。國人中風後失能所需照顧費用1年恐超過100萬元,對家庭經濟是相當大的負擔。
李俊泰提醒,除了教導民眾正確辨識、速撥119送醫,呼籲民眾平時也應積極改善危險因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三高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