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電腦斷層及早發現 不菸公務員罹肺腺癌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苗栗縣52歲公務員張姓男子、不抽菸,半年前健康檢查時,電腦斷層發現右下肺葉有顆約1公分淡淡毛玻璃病灶,日前回診,毛玻璃病灶並未不見,密度反而加深,經衛福部苗栗醫院胸腔外科檢查,確診為肺腺癌,所幸及早發現,進行手術切除後,住院3天出院,不需追加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持續於門診追蹤。
張男於半年前在別家醫院做健康檢查時,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肺部有毛玻璃狀病灶病變,轉而至部苗胸腔外科求診;經詳細檢查,部苗胸腔外科主任醫師連允昌判斷懷疑是惡性腫瘤,建議手術切除,但張男猶豫不決。
張男於日前回診部苗檢查,發現毛玻璃病灶並未消失且密度反而加深,經連允昌解釋說明後,張男同意進行手術,使用甲基藍定位切除,經切片送驗確診為肺腺癌1A期(腫瘤小於3公分),所幸及早發現切除,只需持續於門診接受追蹤,不需追加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連允昌說明,早期肺癌發現不易,因此臨床上較為微小病灶,大多是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一般小於0.5公分基本上只需追蹤;大於1公分則需積極介入,建議切片檢查或開刀切除。治療上,目前可透過胸腔鏡微創手術,能使傷口更小、疼痛明顯減輕,並提升術後恢復幅度,減少住院天數,助患者及早恢復日常生活。
連允昌提醒,由於肺器官內大部份都是空氣,民眾針對沒有症狀的腫瘤,可以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掃描,就能清楚發現,若有症況可透過胸腔內科門診或以健檢方式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早期偵測肺部小結節,早期治療,改善罹患肺癌風險的死亡率。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