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食物放涼才進冰箱? 5大食物保存迷思大破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第三級警戒,大家減少出門,許多民眾會囤放食物,甚至會將沒有吃完的食物留著,等到下次肚子餓時再吃,但這種行為會讓食物滋生細菌,有食物中毒的風險。營養師陳嫚羚就在臉書粉專「營養嫚嫚說-嫚嫚 營養師」分享了常見的食物保存的迷思,以及正確觀念。
常見的食物保存迷思
1、食物放涼才冰
容易滋生大量細菌,建議還燙的時候就可以冰了喔。
2、冷飯熱炒
很多民眾喜歡用冷飯來製作炒飯,但吃過炒飯就進急診,因為冷飯相當容易有仙人掌桿菌滋生的問題,若不幸吃下被汙染的冷飯,就容易引發「炒飯症候群」。
冷飯製作建議飯煮好後,盡快分裝入冰箱,再加熱時請加熱到80度並加熱20分鐘,以減少細菌量。
3. 食物通通放冰箱
冰箱低溫只能抑菌,無法進行殺菌,過滿的冰箱,冷卻效能會降低,反而容易造成食物腐壞,建議冰箱只維持7分滿,並且每季都要清理一次。
4. 飲料放隔夜喝
只要接觸過口腔的飲料或水,都能大量繁殖細菌,尤其是含糖或蛋白質的飲料,細菌滋長會超過8600倍,建議盡量倒出來喝,喝不完要冰,保溫瓶也需要每天清洗。
5. 發霉切掉還能吃
節儉的長輩很容易這樣做,需要民眾們多加提醒,因為黴菌要生長到肉眼可見,大約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此時菌絲早已深入食物內部,加熱也難以去除黴菌,應該要全部丟棄才對。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