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楊志良挺醫材自付差額上限 前健保官員訂價看法各不同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健保署公告8類、352項自付差額醫材訂出天花板價格,引發各界質疑,但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健保署政策合理,其他前健保局官員有人主張資訊透明良好,有人建議訂價要更細緻,不要齊頭式,但也有人提醒要解決醫師診察費的問題。
前健保局總經理、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守夏表示,自己沒有看過健保署的計畫,而放任自由市場,可以訂非常高的價格,民眾花很多錢,會成為冤大頭,但看到狀況不好,政府介入,訂價變便宜,原本價格更低,可能反而拉高價格,能賺何必不賺,如何規範又保有自由競爭,其實是兩難。
鄭守夏指出,有沒有更細緻的作法可以再討論,例如是否分區訂價,畢竟不同縣市的成本不同、消費能力不同,還有要不要把人分類等,不能只是說大原則,自由市場不好就介入,但介入太粗糙仍不會有效,甚至是超額的賺,就可能更不公平。
鄭守夏強調,像是有些醫材在美國賣很貴,但台灣所得只有人家1/3,因此價格也便宜,台北到台東是否也有這個問題要考慮,自由市場就不用訂,因為業者自己就會降價,只是一旦政府要管,可能是兩面刃,切了這邊、那邊漲更快,沒有簡單的答案。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認為,健保署的政策、訂出自付差額醫材上限是合理的,因為健保的觀念就是要讓每個人可以得到。
前健保局總經理劉見祥也認為,健保署應該不是隨便訂價,資訊本來就是越透明越好。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則指出,健保署政策是正確方向,但目前健保給付醫師診察費僅約區區新台幣約200元,如今為了保護民眾,訂定自付差額醫材收費上限,又會影響醫界增加收入來源、醫界當然跳腳,因此應該要正視診察費過低的問題。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健康醫藥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