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疫」起面對隱形創傷 英研究呼籲關注社群心理健康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從中國開始一路蔓延全球之際,整個世界幾乎聚焦逐日攀升的確診人數、死亡人數、經濟重創、疫苗和特效藥的問世、防疫管制和居家隔離的日常。雖然目前已有趨緩之勢,但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度過了第一波疫情高峰,疫情本身和防疫管制下造成的隱形創傷同時也逐漸浮上檯面。
據BBC中文網報導,一項最新數據為此議題提供了有力的論證:英國政府從3月下旬開始強制國人進行居家隔離以來,50多萬人陸續完成了非盈利組織「零自殺聯盟」(簡稱ZSA)所提供的線上自殺干預課程。截至本週一(18日),ZSA官網全球訪客人數已經超過100萬。
疫情帶來衝擊破壞 應持續關注社群心理健康
此外,《刺胳針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期刊在4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同樣呼籲各專業機構和社會大眾應該要持續關注疫情對社群心理健康的短期和中長期衝擊和影響;並舉2003年的SARS為例,在疫情期間,65歲以上的自殺率增加了30%。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羅里·奧康納教授(Prof. Rory O'Connor)則提到:「持續性的社交隔離、孤獨感、對健康的憂慮、壓力以及經濟下行,種種因素將會構成傷害你我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完美風暴。」
據相關研究顯示,直接性風險是罹患焦慮症及憂鬱症的人數將大幅增加,更多人很可能會陷入酗酒、賭博或毒品濫用等惡性循環;此外,因焦慮、抑鬱而致的自殘、自殺問題也會明顯加劇。
英國醫療和護理專業組織NHS CLN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就指出,根據過往疫情大流行的經驗教訓,估計這波疫情對國家醫療保健系統、前線抗疫的醫護人員,連同社會大眾的全面衝擊是具「持續性的破壞」。
逐步解封鬆綁之際 隱形創傷將浮上檯面
英國醫學科學院(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今年3月底委託進行的兩項線上調查,同樣發現4千名受訪對象皆普遍承認由於疫情變化、資源服務短缺以及因隔離造成的孤獨感等現狀,造成自身極大的焦慮感和心理壓力。
這項調查還指出,全球防疫措施將「無可避免地增加失業率、經濟跌宕以及貧窮,進而對心理健康造成嚴峻的衝擊和影響」。
為此,不少國際慈善組織開始擔憂,隨著各國逐步解封,陸續放鬆隔離措施,疫情帶來的長期身心問題也將陸續浮現:代表需要協助的人數激增,但現有的人力物力卻難以應對接下來的狀況。這也是全球在逐漸步入後疫情時代之際,將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