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的頭期款? 美豬考驗新政府
〔記者黃佩君、吳亮儀/台北報導〕「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我沒有能耐擋 。」準農委會主曹啟鴻昨天接受媒體採訪,提到未來在美國TPP的談判壓力下,可能開放美豬的話題,挑動了台美經貿的敏感神經。逢甲大學國貿學系楊明憲教授直言,開放美豬恐是台灣加入TPP必須付出的頭期款,但新政府仍有可能做到「得大多捨」,讓台灣豬肉出口可媲美日本,在製造業上,又能與美、日等先進國家做連結。
早在前年的台美第八屆「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美方就將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列為談判項目之一,美國又是推動TPP的主導國家;經濟部官員坦言,下一次的TIFA談判,美國還是會提出這要求,若台灣不開放美豬,TIFA是談不下去的,連TPP恐也別想了。
推動配套 讓TPP提升養豬產業
楊明憲分析,經貿談判是有捨有得,如何思考替弱勢產業爭取最好條件,並說服業者或民眾接受,將考驗新政府能力;加入TPP有可能扭轉台灣與中國經濟過度連結的方向,重新跟美、日等國產業與市場做連結;美豬對台灣是「捨」,而TPP就是「得」。
新思考作為讓捨變得 打開國際市場
台灣的毛豬本來就很有競爭力,新政府要爭取的就是調適時間和配套輔導;曹啟鴻提到上任後要開始推動綠能豬、調整養豬業體質,就是新的思考與作為,可能把經貿的「捨」變成產業的「得」,讓TPP變成養豬產業升級的跳板,只要能夠建立起源頭透明機制,內容物也規定標示清楚,符合國際標準打開國際市場,對台灣並不困難。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表示,台灣要加入TIFA、TPP,沒辦法和其他國家有不同標準,且台灣在國際上很需要美國,所以美豬從來不是食安問題,而是政治議題,台灣很難擋得住,「沒法置身事外」。
楊明憲說,談判有很多方式,開放也分很多種,不是一開始就全開。新政府不妨同意一般生鮮豬肉先開放,但不涉及內臟,有了這個談判籌碼,就能要求美方釋出善意,包括要求較長調適期、要求流向管控,甚至不開放內臟等。
與美談判拉長戰線 別一下開放
楊明憲建議,過去政府經貿談判,經常會讓受利的製造業跟受損的農業變成對立面,但政府若能讓製造業認同「回饋思維」,捐助輔導基金,協助豬農改善設施、建立生產履歷,就可以消弭對立,讓各種產業都能從TPP中受益。
嚴震生直言瘦肉精美豬若挾價格優勢闖關,對台灣養豬產業一定會有衝擊的選擇。不過,以前開放火雞肉進口,但台灣人不太愛吃,便慢慢沒了;但開放澳洲牛肉、美國牛肉後,深獲民眾喜歡,逐漸有壓過台灣牛肉的跡象,未來含瘦肉精美豬進來後,會不會也造成同樣效果?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