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重鎮失落 中下游難題才開始
〔記者葛祐豪、黃旭磊/高雄報導〕中油高雄廠遷廠後,高雄石化產業面對的難題才剛要開始,包括大社石化區降編、高雄石化管線自治條例、前鎮河兩側儲油槽遷移與石化專區未來走向等,讓石化業者不知何去何從?
高雄市經發局指出,高雄市是全國最大石化重鎮之一,依工研院今年統計資料,石化業在高雄市產值高達九千零二十四億元,占全台石化產值三分之一,高雄市直接從事石化業就業人口,更高達一萬五千人。
面對五輕的遷廠,年產值超過八百億元、鄰近的大社石化工業區,早已展開調度因應。仁大工業區廠聯會代表表示,中纖、中石化等近廿家石化廠都已先行調料支應,不會受到五輕停工影響產能。
仁大工業區服務中心主任鄭雅升表示,五輕遷廠後,中油還有四輕、新三輕兩座輕裂廠運作,乙烯總年產量一百一十三萬公噸,可供應下游石化廠。李長榮化工則表示,廠內一半丙烯量由中油供應,這部分有新三輕廠支援,已獲承諾不會斷料。
不過,大社石化工業區的最大難關,是民國一○七年將面臨降編為乙種工業區,廠區設備將無法更新、擴廠,業者感嘆無異「等死」。高市都發局長李怡德強調,大社石化區從甲種降編為乙種工業區,是內政部和高雄市都委會的共識,並在去年確認通過,無可迴避。
此外,高雄氣爆後,高市府今年提出的「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要求在高雄的十三家石化業者,須在明年底前將總公司遷到高雄並繳交管線費,否則將廢除管線運輸許可。
該條例雖被法務部認為違法,但高市府態度堅決,已表明業者若不遷,屆時將強制斷管;石化業者擔心一旦實施,是否引起各縣市群起效尤、爭搶石化業稅收大餅。
至於前鎮河兩側一百九十九座油槽的問題,高市都發局正進行土地通盤檢討,計畫將石化油槽遷至填築中的洲際貨櫃外港區,遠離市中心,一旦開始遷移,中油輸往林園工業區的管線將作廢,廠商又得另尋料源。
高雄氣爆後,中央提出設置石化專區構想,中央與地方今年雖成立工作小組,但因涉及大林蒲遷村議題,遭遇民意反對、環評、經費等層層關卡,目前看來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