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龍」變身 加速潛艦國造時程
海龍潛艦。(資料照)
記者羅添斌/特稿
為有效因應中國對台封鎖及水面軍事威脅,我國刻正進行潛艦戰力的更新及籌獲計畫,一方面持續爭取美國兌現售台潛艦承諾,另一方面執行潛艦國造政策,第三則是將現役潛艦進行性能提升;在新式潛艦成軍服役時程難以掌握的情形下,後者已成軍方當前最重要的計畫之一,現役潛艦性能提升能否順利達成,更是攸關「潛艦國造」政策成敗的關鍵。
潛艦與水面艦艇不同,要在狹小的船艙塞進各種精密的電子儀器與武器裝備,在潛艦設計階段就要事先考量到各式系統及裝備的尺寸大小,系統與裝備之間能否相容整合,以及系統與裝備之間在運作時是否會因震動而發出不必要的噪音,正因如此,系統與裝備間的介面整合,是一門極專業、高科技的工程。
我國現役兩艘劍龍級潛艦,潛艦載台是由荷蘭造船廠打造,戰鬥系統是採用荷蘭公司的作戰管理系統,電戰系統用的是以色列裝備,艦上的重型魚雷是德國系統,還配備了美製的潛射魚叉飛彈,「聯合國式」的裝備與系統,必須整合於一身,這本就是高難度的工程,若要進行性能提升,各種新舊系統與裝備之間的介面整合,困難度又高了許多。
劍龍級潛艦在台服役已三十年,各項裝備及系統都有強化及性能提升的必要,按照軍方規劃,電戰系統要由以色列產品換裝為中科院自行整合研製的電子偵蒐系統,重型魚雷要由德製魚雷換裝為美製先進魚雷,戰鬥系統也要更新,軍方雖委由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商,但仍須仰賴專業的外商公司擔任技術顧問,才能有效達成系統與裝備的介面整合。
性能提升計畫 將成潛艦國造藍本
「潛艦國造」不可能無中生有,軍方與台船不以一千噸以下的小型潛艦為原型艦目標,而是直接挑戰一千五百噸到二千五百噸左右的中型潛艦,但在中國威脅及干預之下,國際主要國防工業商及友我國家,很難伸出援手,劍龍級潛艦的性能提升計畫,必然成為潛艦國造的藍本,而此計畫能否順利執行,也將對潛艦國造時程產生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