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歌手巴布狄倫 獲諾貝爾文學獎
「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頂天立地?」巴布‧狄倫走了五十四年音樂路,終獲諾貝爾文學獎肯定。圖為他二○一一年參加澳洲藍調音樂節的檔案照。(法新社)
〔編譯茅毅、記者楊媛婷/綜合報導〕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大爆冷門,由七十五歲的美國創作歌手巴布.狄倫獲得,「瑞典學院」指出,其獲獎理由是「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富有詩意的新穎表現手法」。美聯社認為,狄倫可謂他的世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音樂家。
美聯社讚 所屬世代代表者
諾貝爾文學獎原本應於上週宣布,結果卻成為今年最晚宣布的諾貝爾獎項,外界研判顯然十八位評審有不同意見,最後考量了狄倫創作生涯的整體成就,而非頒給單一作品。
從一九六○年代開始,狄倫的名曲「隨風飄盪」及「蛻變時節」成為美國反戰與民權運動的代表性歌曲,半世紀以來,他的歌詩影響了每一位重要的音樂人,從「披頭四」到史普林斯汀都受到啟發。
瑞典學院:狄倫作品似荷馬
「瑞典學院」常任秘書戴紐斯表示,「狄倫為聆聽而寫詩」,他的出線或許令人意外,希望不會引發批評,「當然,這是他應得的,他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五十四年來創作不懈,創造一個新的認同。」戴紐斯指出,狄倫的作品就如同五千年前古希臘的荷馬和莎孚所寫之詩文本,歷久彌新。
戴紐斯建議年輕人可從狄倫一九六六年的「金髮美女(Blonde on Blonde)」專輯入門,裡面的押韻、疊句和思想的圖像化,都顯示了他與眾不同之處。
外界反應則是褒貶不一。以「魔鬼詩篇」聞名的小說家魯西迪就讚許說:「歌和詩素來環環相扣,狄倫是吟遊詩人傳統的傑出傳人,(這是個)絕佳選擇。」自稱是狄倫粉絲的蘇格蘭小說家威爾許則在推特中,暗指狄倫為「老態龍鍾、口齒不清的嬉皮」。
「滾石合唱團」成員懷曼三年前就曾在紐約時報撰文,主張諾貝爾文學獎應頒給狄倫,因為「迄今各時代詩人的作品之影響力鮮能出其右」。
創作歌詩 啟發眾音樂大咖
文化評論人張鐵志指出,大眾熟知狄倫大名,通常是因為他是歌手,「狄倫在文學的成就早就被肯定,美國大學文學課程便將他的作品列為教材」。狄倫成為六○年代的代言人,「不僅反戰,他關注黑人民權運動,所譜寫的歌詞曲也關懷時代青年的困惑與焦慮」。張鐵志說狄倫最偉大之處就是追求創作的腳步永不停歇,邁入老年,創作仍然銳利,甚至敢於挑戰自我,例如「他就勇敢撕去公眾加諸的世代代言人標籤,拒絕再參加任何社會運動,作品也轉向複雜的內心自我探索」。
張鐵志表示,歌詞寫作早就該被列為文學創作的一部分,「狄倫的獲獎,看到新世代文學多元的可能性,是文類嶄新開拓定義的見證」。
被博弈網站視為大熱門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今年再度摃龜,可能與瑞典文學界認為他的作品過於淺薄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