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科技新貴霸權 歐盟宣戰

2014/12/29 06:00

編譯楊芙宜/特譯

近來,美國大企業頻頻遭歐洲監管單位盯上。歐盟積極調查美國企業避稅行為,英國宣布明年將對涉嫌避稅的跨國企業開徵「轉移利潤稅」,荷蘭則警告Google涉及侵犯網路隱私恐面臨重罰。跡象顯示,大西洋兩岸正出現一場歐陸老牌主權國家對抗美國科技業新貴霸權的激戰!

《華爾街日報》分析,這場戰役攸關經濟體系發展的政府和市場角色,以及不同程度監管模式的衝突。相對於美國市場機制為主的自由放任主義,歐洲決策官員慣於掌控經濟體系關鍵部門。在經濟成長低迷、政府歲入減少之際,歐洲官員眼睜睜看著零售、媒體到計程車業的獲利,從原先當地企業的手中,轉向落入稅負極少的矽谷企業口袋,擔心到最後連汽車等重要產業也會失守。

矽谷重創新 輕監管

相對於矽谷重創新、「輕監管」模式,歐洲更重視個人隱私的保護。荷蘭資料保護局(DPA)警告,Google若不停止侵犯荷蘭網路用戶隱私,最高可能面臨1500萬歐元罰款,並下達最後通牒:Google明年2月底前必須修改處理網路使用者資料的方法。

DPA說,Google利用瀏覽記錄、定位數據等個人隱私資訊,鎖定客製化廣告目標,沒有事先及充分告知用戶,也未徵求同意,違反荷蘭資料保護法。DPA要求,Google在各項服務及旗下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間共享個人數據前,必須徵得用戶的「明確同意」。

Google遭隱私權調查

Google依據2012年指引來處理用戶資料,彙整搜尋引擎查詢、電子郵件、第三方網站追蹤或cookie(小型文字檔案)、定位數據、影音瀏覽等資料,量身定做廣告。荷蘭以外,Google還遭到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相關隱私權的調查。

歐洲法院5月判決歐洲人擁有「被忘記的權利」,有權要求刪除可能損害到個人利益的搜索結果,讓美國企業相當錯愕,以美國憲法精神來看,這種條款會遭到禁止。但歐洲各國監管機構11月更進一步建議,各種網路搜索引擎應該將歐洲法院的裁定應用到所有網站,而非僅限於歐洲。

英國政府12月初宣布,明年4月將對外國企業從當地經濟活動取得的獲利,課以25%「轉移利潤稅(Diverted Profits Tax)」,也被媒體稱為「Google稅」。這項新稅旨在遏止科技業等跨國公司利用複雜會計伎倆來逃避英國稅負,把盈利轉移至低稅區的避稅行為,迫使Google、亞馬遜(Amazon)、臉書(Facebook)、蘋果等線上服務和零售的盈利繳稅。

此前,德國、法國官員也針對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行為,舉行公聽會。歐洲議會則通過決議,基於反壟斷的理由,要求分拆Google公司。來自西班牙的歐洲議會中間派議員特瑞莫沙(Ramon Tremosa i Balcells)表示,「我們承認創新改善生活,也希望能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分拆決議在反映歐洲消費者和企業的顧慮。

美企避稅 阻礙歐企發展

另外,美國科技業追求積極避稅的策略,被指為阻礙歐洲當地企業的發展,如亞馬遜、蘋果正遭歐盟調查是否涉及選擇性的稅務優惠安排。

對美國科技公司來說,為維持快速成長向海外擴張,上述監管挑戰卻變成一大風險。比利時列日大學法學教授派地特表示,當前在歐洲,要求政府干預經濟的呼聲為1970年代以來最強。

歐洲傳統業務擴張模式也受到美國科技業的威脅。例如,歐洲電信鉅子多年來一直遊說監管機構放寬價格上限、鬆綁競爭規定,讓業者可放手擴張,但現在他們還面臨WhatsApp等所謂網路應用服務商的挑戰;WhatsApp利用現有基礎設施提供成本更低、價值更高的替代選擇服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