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韓僵持不下 ITA2恐胎死腹中

2014/12/14 06:00

中、韓針對面板產品是否納入資訊科技協定,雙方僵持不下,最終宣告破局。圖為北京鳥巢體育館前,擺放顯示紫禁城的LCD液晶螢幕。(歐新社)

中韓僵持不下 ITA2恐胎死腹中

〔編譯方琬庭、記者陳伃軒/綜合報導〕全球五十四國貿易代表上週於日內瓦重啟資訊科技協定擴大適用(ITA2)談判,但最終因中國反對將液晶顯示器(LCD)面板等產品納入擴大適用零關稅項目,引發南韓反彈,談判最終宣告破局;路透報導稱,資訊科技協定涉及的全球科技產品貿易額估計高達一兆美元,中、韓僵持不下,更可能導致ITA擴大協議胎死腹中。

WTO秘書長阿茲維多(Roberto Azevedo)透過聲明表示,近來貿易官員積極縮小各方歧見,但最終仍無法於期限內達成共識;歐盟駐WTO大使潘格雷提斯(Angelos Pangratis)指出,第二階段的談判範圍,已降至部分關鍵議題,但最後仍功虧一簣。

1996年簽訂 18年來沒結論

本次談判主要是為擴大一九九六年簽訂的ITA協定範圍,針對液晶裝置、積體電路、GPS設備及醫療裝置等新產品,是否納入零關稅和免稅貿易,總計產品項目約達兩百項;估計受惠廠商將包括英特爾(Intel)、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和高通(Qualcomm)等電腦晶片商,以及微軟(Microsoft)、惠普(HP)和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等大廠。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表示,ITA對台灣科技業影響重大,政府談判過程黑箱作業,前天還企圖偷渡ITA,以機密方式讓步簽署,好在台聯取得先機,於前天在立法院杯葛總質詢,阻止喪權辱國、出賣台灣業者的情事再次發生。

台聯:沒有簽署也不會有損失

台聯黨團總召賴振昌說,ITA在WTO架構下,因此即使非ITA成員國,也可以享受同等的最惠國待遇,所以沒有簽署也絕對不會有損失。

賴振昌強調,台灣的問題並非開放太少,而是在商品出口他國遇到障礙,政府若保護台灣產業、顧及台灣競爭力,便不該輕言放棄猶如台灣產業生存命脈的免關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