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ECFA無效 我在中國市佔一路退

2014/11/14 06:00

我國在中國進口市場佔有率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馬政府一再宣稱中韓FTA對台灣衝擊大,須加速ECFA貨貿協議談判。不過,根據統計,二○一一年ECFA早收清單生效後,台灣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佔有率呈下滑趨勢,二○○七年市佔率十.六%,二○一一年降至七.二%,今年一至八月為七.六%,且排名由第三降至第四,ECFA效益令人質疑。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今年一至八月中國進口市場佔有率,以南韓九.三%最高;日本八.三%居次;美國七.九%第三;台灣則以七.六%退居第四名,並較去年同期減少○.七個百分點,是中國前六大進口國中,唯一市佔率下滑者。

美、澳未簽FTA 在中市佔反增加

此外,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二○○七年我國在中國進口市場佔有率還有十.六%,二○○八年降至九.一%,二○一一年更降至七.二%,二○一三年雖回升至八%,但今年一至八月又降至七.六%。

若以今年前八月與二○○七年相較,韓國、日本及台灣在中國市佔率分別下滑一.六、五.七及三個百分點;美國則小幅上升,且排名超越台灣躍居第三;澳洲更增加逾二個百分點。但美、澳都尚未與中國簽署FTA,在中國市佔率卻增加;簽了ECFA的台灣,市佔率反而下滑。

馬吹減稅效益 達成率不到六%

另外,經濟部國貿局估計,自二○一一年至二○一四年九月,ECFA早收清單估計減免關稅金額二十億美元,換算平均一年減免五.三億美元,與當初馬政府宣稱的一年九十億美元有極大落差,達成率不到六%。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台灣企業不斷外移中國,本來只是下游過去,後來中、上游跟著過去,原本自台灣出口的中間財減少;加上近幾年中國大力扶植本地產業,包括石化、面板、太陽能、工具機等,都是中國推動「進口替代」的重點項目;因此,就算簽了ECFA,台灣出口也不會轉好。

林向愷指出,國內產業移往海外生產後,只一味追求降低成本,不會提升技術,也沒有轉型壓力,因此技術優勢愈來愈弱,產品競爭力降低,這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問題所在;但馬政府只會歸咎於我們沒簽FTA,以中韓FTA來要脅讓服貿過關、加速貨貿談判,卻不談簽ECFA後台灣投資中國屢創新高的問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