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ECFA吹很大!根據《天下雜誌》報導,ECFA早收清單生效三年多,近幾年台灣早收清單產品在中國市占率卻持續下滑,直到去年底才略微回穩;反觀中國早收清單產品在台灣市占率卻從二十四%提高至去年底的三十%。
天下雜誌:「片面讓利」是天方夜譚
《天下雜誌》直言,沒有絕對「利大於弊」的FTA(自由貿易協定),「片面讓利」更是天方夜譚。
兩岸於二○一○年六月簽定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清單自二○一一年一月起正式生效。馬政府當時極力吹捧,指ECFA將大幅促進台灣經貿成長、提升產品競爭力,而中國更放出「讓利」說。
不過,根據《天下雜誌》調查,台灣對中國ECFA早收項目出口總值上升三十五%,高於整體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率六%。不過,「銷量提升,不等於產品競爭力提升」,中國對台降稅的五三九項產品中,台灣產品市占率近幾年持續下滑,直到去年底才略微攀升。顯示ECFA帶來的效益,遠不如當初的樂觀預期。
相較之下,台灣對中國開放的二六七項早收產品,中國在台市占率卻從ECFA生效前的二十四%,躍升至目前的三十%。
對此,《天下雜誌》認為,期待對岸「讓利」的自由貿易,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面對日漸加劇的國際競爭,FTA帶來的降稅效益,更不是「救出口」、「救經濟」的萬靈丹。
更何況,ECFA早收清單占台灣與中國貿易額不到一成,未來涉及到七千項以上商品的「貨貿協議」影響更大。《天下雜誌》表示,與其用亮麗口號包裝,草率簽署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FTA,不如投入更多資源和心力,詳加分析利弊,並凝聚產業共識。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