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躍居我最大債務國 國銀風險大增

2013/12/14 06:00

國銀對中曝險續創新高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中央銀行昨公布九月底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全體國銀對中國曝險續創新高,跨國國際債權餘額升至三五一.三億美元,最終風險餘額更高達五一○.一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五兆元),中國首度成為台灣最大債務國,我國風險大增。

「跨國國際債權」是指本國銀行(含OBU及國外分支機構)對非本國居民未經風險移轉的債權,包括存放款、拆款同業及海外投資等。

馬上台後 五年成長九倍

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國銀對中國曝險部位攀升速度驚人,二○○八年底跨國國際債權餘額僅三十四.八億美元,不到五年已成長九倍;九月底依最終借款人國別重新歸類的「最終風險餘額」甚至突破五百億美元,首度擠下盧森堡,躍居第一。

財金官員表示,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加上越來越多銀行在中國設立分行,造成國銀對中國債權部位不斷增加,隨著金融機構相繼赴中投資、外匯指定銀行(DBU)開辦人民幣業務,此趨勢還會持續。中國成為國銀最大債務國,好處是代表業務緊密往來,壞處則是風險更高。

本國銀行跨國國際債權餘額前三名國家,分別是盧森堡(四一六.六億美元)、中國(三五一.三億美元)、美國(二六八.三億美元);最終風險餘額前三名則是中國(五一○.一億美元)、盧森堡(四○六.四億美元)、美國(四○一億美元)。

財金官員說明,盧森堡為避稅天堂,使得跨國國際債權餘額高於最終風險餘額,因最終借款人與債務人分屬不同國家,移轉後導致中國、美國的最終風險餘額大於跨國國際債權餘額。

本國銀行九月底跨國國際債權總額為二三五四.六億元,較上季增加九十.六億美元,其中近一半來自中國的貢獻,台灣與中國經貿往來越緊密,國銀風險也大幅升高。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