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建築 登上幸福の雙梯

2006/01/14 06:00

代價知多少

記者陸敬民/專題報導

內政部統計,94上半年約核發2萬6000件的建照,總樓地板面積約743萬坪。其中住宅用面積以43%的比例居首位,商店用面積約佔22%居次,工廠用則出現衰退。

專家表示,若與93年建照核發量暴增(約近4萬6000件)相比,94年核發建照呈現趨緩跡象,但也攀升至90年以來的高點,住宅產品的總戶數動輒在10萬戶以上,代表房地產景氣復甦,土地開發商大舉投入市場所展現的欣欣向榮景況。

這些新核發建照的住宅產品,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容積率的改變。

專家指出,在台北市與台灣省政府分別於79年與88年推動全面實施容積率管制前,曾引發建商搶照、搶建的風潮。這些俗稱「舊照」的建案,是間接造成房市供給過剩的因素之一,而且高密度的社區也容易降低居住品質。

相較於舊照,新照的建案容積率較低, 以原本容積強度高達400%以上的舊照建案為例,週邊新照建案可能還不到200%,容積率足足少掉一半。而且新照建案常導入新穎的規劃設計手法,例如都市設計、綠建築與消防避難設施等,從而提高居住水準。上述條件屬於新照建案所具備的優勢,值得消費者參考。

不過,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專家透露,與舊照建案相比,新照建案容積率降低,建商可銷售坪數減少,在可分攤土地與營建成本的單位面積變少的情況下,每坪單價可能會提高,消費者必須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

從維護居住品質的角度來看,低容積率、低建蔽率的低密度社區應該被肯定,即使消費者可能要多花一點代價才能取得,長遠下來都是值得的。


選屋撇步/公設比控制約3成

記者林耀文/專題報導

新實施的建築法規要求建築結構、防火安全的標準嚴格,消費者面對這種住宅社區轉變後的新風貌,應注意建築規劃品質與社區管理維護情形,大樓社區維持合理的公設比控制,與透天社區管理維護品質提升,都是消費者看屋時觀察重點。

台南市建商公會理事長林清華指出,新建築法規實施後,影響基地可建樓地板面積減少,這對建商開發市中心的高地價基地意願會降低,因此台南建商紛紛轉向新開發區的低容積且低地價土地,規劃樓高4層內的透天別墅產品,包括安南區、北區與永康一帶,都將是今年台南透天產品完工集結區。

以大樓產品為房市主流的高雄房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建商為因應新法規,已逐漸降低購買大樓基地意願,並且針對首購大樓產品,打算採取3拼或4拼的規劃模式,以控制公設比維持在30%上下,避免公設比過高,影響消費者購屋意願。

建築師李東樵表示,由於新法規將大幅降低容積獎勵值,透過單層戶數增加分攤梯廳、樓梯間的設計手法,將成為常見型態,因此消費者要求單層居住單純,選擇舊照大樓採雙拼規劃的產品,趁今年這類大樓完工量體增多,進場選擇規劃優質的首購大樓,應是良好時機點,等這波新成屋去化後,新照大樓公設比提高達32%,相對也會拉高房屋總價帶,社區管理的維護與鄰居互動情形,都是購屋考量新方向。


規劃轉變/樓層拉高空地也增加

記者陳品竹/專題報導

8樓以上的住宅,必須設置雙逃生梯,適用新法規的新建築,在負擔兩個逃生梯下,勢必公設大增,為降低公設,市場將會出現樓層拉高,空地比增加的塔式設計建築。另外就是為滿足市場眾多的首購族群,小型基地興建8樓以下單逃生梯產品將出現。

戴育澤建築師指出,由於新照建築要負擔雙逃生梯,公設比大增,為了降低公設比,過去雙併大樓產品,可能成為絕響,或是只有大坪數的頂級大樓才會出現。一般市場產品,為壓低公設,3併、4併、6併將成普遍產品。不過因為公設比提高(30%上下),8樓以上的大樓產品可能以50坪以上的中大產品為主(實品約30坪)。而且可能以樓層拉高、增加戶數來分擔公設的塔式對稱設計為主。容積率集中拉高,建蔽率降低、空地比增加,通風採光應該更好。

戴育澤指出,不過目前首購大樓的市場需求仍是相當大,但前述50坪以上的大樓住宅,房價又非年輕首購族所能負擔,因此小型大樓基地,興建8樓以下單逃生梯、公設比較低的產品,將成為首購產品主流。或是將住3土地以容積率集中使用而興建14樓左右的大樓。

戴育澤指出,與舊照相比,新照的大樓,可能會讓消費者以同樣的價錢,買到實際坪數較少的房子,但因空地比增加,降低建物比鄰興建而成為水泥叢林,有助都市景觀的改善,而雙逃生梯,無論是遇到火災或地震,疏散逃生也都較快速、方便;以居家安全角度而言,還是有利的。


公設增減/公設比高 管理費也高

記者林美芬/專題報導

未來的社區跟現階段的社區有什麼不同?建築師張國章說,公共設施比率越來越高,公共設施及建材越用越高檔,管理費越來越高,同樣的,帶動整個生活品質往上攀升。

張國章認為,從外觀來看,整個的建築風貌不容易見到巨幅改變,第一次購屋的消費者也很難比較公設比提升、建材等級提升的變化,但第二次以上購屋的消費者,就比較容易在建築內容上看到改變。

而事實上,建材等級及公共設施比率的往上攀升,都是近年新社區明顯的趨勢,張國章說,這些趨勢主要還是受到市場競爭的因素牽動。

不到5年間,各社區大樓的管理費,平均是每坪40-50元,但現在的台北市區內大樓,每坪90、100元已經是普通價格,豪宅管理費到每坪150元、200元等,也不是新聞;這些費用來自於公設項目增多、且住戶對大樓維護、生活照顧的要求等級增加,相對增加諸多費用。

公共設施部分,張國章說,過去的公共設施習慣地放在地下室,以增加1樓以上空間的使用,但陰暗的公設,使用率也偏低,比較新形態的設計,公共設施已經跳脫黑暗,走向陽光,1樓零店面放公設,甚至1、2樓都是公共設施的做法,也越來越普遍,位置帶動使用率,使用率也有提升之勢。

這些情況自是不錯,但消費者的荷包也跟著失血,張國章認為,公設的高低與使用,其實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如果好好運用,對整個生活品質是有大幅提升的效果。

這些必須付費的生活品質,消費者當然要好好檢視,張國章建議消費者,找到有信譽的建設公司,是首要之急,這些建設公司為了永續經營,對各項專業領域及要求,都可以減少消費者許多可能的疑問及麻煩,當然,也少花冤枉錢,花錢也可以取得相對品質的服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