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賣掉又重來 本土壽險看衰保誠

2019/02/03 06:00

壽險業2018年新契約保費收入(製表:記者廖千瑩)

記者廖千瑩、高嘉和/專題報導

保誠人壽。(資料照)

保險事業的核心是信賴、以人為出發點,台灣保戶喜歡跟業務員面對面溝通,相較電話行銷保單冷冰冰,更缺乏噓寒問暖。圖為情境照,與新聞內容無關。(資料照)

二○○八年金融風暴後,有十家外商壽險陸續撤離台灣或縮小營運規模,最近大打廣告宣傳捲土重來的英商保誠人壽就是其中一家。保誠人壽之前將台灣業務員通路賣掉,只剩下電話行銷、銀行保險及保經代三個通路,去年新契約保費市占率僅一.四%,與近幾年多次被金管會重罰、本土壽險「後段班」的遠雄人壽差不了多少。

2009年出售業務員通路後 2018年新契約保費市占率僅1.4%

一位本土壽險副總級主管直言,保誠人壽的資產品質及商品設計並不差,輸在台灣民眾的既有印象!

他指出,金融風暴時期,外商壽險接二連三撤離台灣,包括ING安泰、荷商全球、美國AIG集團、宏利、美商大都會、美國紐約及英商保誠等;這些外商好像是來台灣賭博,收了保費,賭輸了就認賠賣掉;但保險事業的核心是信賴、是以人為出發點,當這些外商賭輸就跑,就算重返台灣,也會被懷疑長期經營的決心。

外商認賠撤出 傷害品牌形象

這十多年來,外商壽險來來去去,只有安盛及蘇黎世兩大集團是「二進二出」台灣市場,保誠人壽則是沒了業務員通路,且五年之內也不能做經代通路,只剩下電銷跟銀保,銷售通路受限,近幾年表現大受影響。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保誠人壽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靠著銀保、電銷與保經代等三通路,繳出一九一億元的成績單,在八家外商壽險中排第五,與國泰、南山及富邦等本土壽險更是差得很遠,市占率只小贏近幾年來歹事不斷的遠雄人壽約○.一%。

進一步觀察保誠人壽總保費收入,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多在兩百多億元,市占率約一%,在壽險公司排名約第十六、十七名,屬後段班;去年因新契約保費增加,總保費增至三八六億元,市占率排名也只小進一名到第十五名。

不願扎根台灣 市占率後段班

本土壽險業者分析,外商壽險自從賣掉或裁撤業務員通路後,在台灣市場形象已大傷,從近幾年新契約保費收入變化就可明顯看出,本土壽險近幾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逐步拉大與外商壽險的差距,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前十名,本土壽險就占了前七名,八家外商壽險合計市占率僅約一成七。

該名業者表示,外商表現最好的是安聯人壽,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七九二億元,在全體壽險排名第七;相較保誠人壽都是透過別人在賣保單,安聯扎根台灣深,近幾年來還持續擴充業務員人數。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