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藏身FINI 中資、假外資難辨

2018/03/01 06:00

「假外資、真中資頻傳 暴國安隱憂」 ,立委呼籲相關單位重視。(資料照)

〔記者吳佳蓉/台北報導〕台股上市櫃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常出現「○○保管銀行受託保管○○公司投資專戶」,這些透過FINI(外國機構投資人)途徑、隱匿身分的大股東,到底是誰?目的為何?會計師直言,從實務上來看,其中假外資不少,更不易確認是否藏有中資,我國應該學習香港、英國等,在公司法、銀行法或證交法中,訂有「強制釐清條款」。

一名資深會計師指出,這裡頭當然有真正的外資,或是海外佈局的台商,利用海外控股公司走FINI管道回台投資;但內行人都知道,除了台積電、聯電等知名指數成分股外,很少外資會考慮買台灣在地企業股票,主因是有流動性不佳或內控不嚴格等風險。

該會計師分析,持股台灣上市櫃、公開發行或其他公司的外資帳戶,其中真台資、假外資的可能性不小,不少是公司董監事,為了迴避買賣股的申報義務或避稅,因而轉換身分成為假外資,這都可能衍生利益迴避、內線交易等嚴重問題;且不論是假外資、真外資,或是中資,台灣現行規定都很難查得到。

一位不願具名的律師透露,台灣雖有揭露最終受益人的相關法規,但規範強度不夠,都是事後查出有犯罪,才適用詐欺、背信等罪則,偏向結果論;相較香港、英國等,在公司法、銀行法或證交法中,訂有「強制釐清條款」。

該律師解釋,若公司認為有必要,可向主管機關報備,發函給股東,要求其聲明真實最終受益人身分;若謊報、之後出了事,人頭也連坐處罰,讓沒有人願意當人頭,降低後續風險。他認為,台灣想改革假外資、最終受益人成謎等問題,首先就是要從洗錢防制法等預防性法規開始,逐步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預防機制。

此外,「共同申報準則(CRS)」目前已在逾百國上路,其實不少外資都進行真實最終受益人的申報,並經過銀行KYC(認識你的客戶)查核驗證,就看國內相關主管單位,是否能找方法、「硬起來」,要求受託保管銀行提供,或向他國政府索取,以揭開躲藏外資身分背後的真正影武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