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靚慧/專題報導
「大同大同國貨好、大同產品最可靠」,是許多5、6年級生,從小琅琅上口的廣告歌;家中廚房,1個紅色或綠色的、鍋蓋會隨著蒸氣輕微跳動、發出喀喀聲的大同電鍋,也幾乎是許多國人從小到大,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軋鋼廠轉向家電發展
大同公司成立於1918年,剛開始是1家具有電爐、軋鋼設備的民營工廠,1945年後,開始協助政府進行火車修復工程。隨著台灣進行各項經濟建設、國人生活漸趨安定,大同公司開始轉向重電與家電業,發展一般民眾需要的民生產品。
1960年,第1個「大同電鍋」正式推出,不但是台灣第1個自力研發製造的國產電鍋,這個產品,更穩坐台灣家電市場上的電鍋銷售之冠,數十年來,地位無人可撼。
推出大同電鍋一炮而紅
大同電鍋在台灣的家電史上,為何留有如此重要的歷史地位?大同家電電子事業部廠長張忠棋認為,這個商品不但解決了「媳婦的難題」,更開啟了台灣前所未有的「廚房電氣化革命」,再加上使用簡單、變化無窮,是商品一炮而紅、歷久不衰的主因。
跨足面板太陽能均失利
大同雖有百年品牌資源,同時擁有45萬坪大部份位於精華區的土地資產,但第2代經營者的眾多轉投資,包括面板、太陽能產業的綠能、精英、華映, 都嚴重虧損, 拖累母公司獲利,讓大同長達10年未能配發股利,股價更是僅剩5塊多。眾多股民忍無可忍,已組成「大同自救會」,誓言在明年的董監改選,爭取1席董事席次。
事實上,股民的串連動作,在今年的股東會前就已展開,當時自救會代表揚言,已有單一中實戶擠進前10大股東之列,明年將爭取董事席次。
該名大股東日前出面,確認為第7大股東陳麗卿,個人手握股票3萬張,比大同董事長林蔚山、總經理林郭文艷個人持股還多。由於大同已10年未配發股利,自救會質疑,第2代經營者林蔚山及林郭文艷坐領高薪,股價搞到只剩不到5元,市值則從高峰時的1600億元,跌至目前的110億元、不到10分之1,公開要求董、總必須下台負責。
大同2015年合併營收947億元,合併營業虧損94億元;本業營業虧損為9.7億元,加計營業外淨收支後,稅後淨損30.8億元,每股虧損1.35元。對於連年虧損,董事長林蔚山也只能在股東會中,再度向股東鞠躬致歉。
大同近年的虧損,主要來自轉投資。以轉投資華映為例,大同投資華映30多年都在虧損,華映600多億元的股本,股價僅剩0.41元。
讓股東更氣憤的是,大同旗下主機板廠精英,日前又驚爆遭委內瑞拉政府拖欠貨款,導致必須認列9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9億元)呆帳,影響當季每股淨損5.2元,恐導致上半年轉虧。另一個拖累母公司獲利的綠能,雖然已在今年元月起轉虧為盈,但太陽能產業是否就能從此持續挹注母公司獲利,法人仍抱持保留態度。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