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銀行家觀點〉加速FinTech發展 星國銀行網羅人才這樣做

2019/03/07 08:00

星展銀行為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資料照)

因應數位轉型,銀行業面臨的考驗,不僅是經營策略轉變,培育跨領域數位金融人才及協助既有員工轉型,更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為鞏固新加坡作為亞洲金融樞紐地位,新加坡政府於2017年11月公布「金融服務業轉型藍圖」(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ap),並設定三大目標,包括金融產業實質GDP成長4.3%、生產力年增率2.4%、每年在金融服務業和金融科技業各創造3,000及1,000個工作機會,並由新加坡金管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專責推動。

因應數位轉型,銀行業所面臨的考驗,不僅是經營策略的轉變,培育跨領域數位金融人才及協助既有員工轉型,更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其中,星展(DBS)、華僑(OCBC)及大華(UOB)等新加坡三大銀行都積極參與星國政府的「專業人員轉業計劃」(Professional Conversion Programme, PCP),以加速金融科技業發展。

招募海外優秀精英

新加坡力求成為亞洲金融科技重鎮,卻遭遇現實中人才短缺的挑戰。根據官方資料顯示,該國大學和理工學院每年能培養出400名符合資格的畢業生,遠低於每年新增1,000名金融科技人力的計劃。因此,迫切需要仰賴國外科技人才。

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ingapore FinTech Association)的調查也反映了技術人員短缺狀況,有47%會員認為星國存在人才不足問題,尤其是資料科學家、區塊鏈開發者及電腦程式設計師位居最緊缺之列。

儘管星國須招募海外優秀人才來滿足其技能需求,但是,近年來逐步緊縮的移民政策對於早已緊繃的勞動力市場帶來更大壓力。為緩解這些行業的人才緊缺狀況,金管局和人力部合作,推行「能力轉移計劃」(Capability Transfer Program),讓有意引進海外專才傳授技能和知識,或讓新加坡人到國外取經學習的企業,可藉由此項計劃獲得經費補助。

不過,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會長謝福來(Chia Hock Lai)認為政府應考慮一些試驗計劃,例如針對協會審核通過的專業技術人才發放1年期工作簽證,以填補迫在眉睫的人才缺口,讓新加坡能掌握金融科技和區塊鏈的全球新商機。

數位金融人才在地化

除仰賴國外專業人才外,數位金融科技人才在地化亦是新加坡當前刻不容緩的課題。早在2013年,財政部、資通訊發展管理局(IDA)與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就共同推出Financial IT Academy @SMU(FITA)課程,培養金融業所需的資訊科技人才。

2016年10月,星國政府整併資通訊發展管理局與媒體發展管理局(MDA)的業務,正式成立「資通訊媒體發展管理局」(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IMDA),其一重點業務是協助新創企業建立創新商業模式,並投入1.2億新幣培育科技人才,使其專業技能可應用於金融產業中。

2017年11月,金管局與IMDA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同推出「加快培訓專才計劃」(TechSkills Accelerator, TeSA),並聯合新加坡6所本地大學和5家金融協會,專門培育資通訊(ICT)與金融科技人才,而且從學生在校期間便進行就職培訓。

該計劃內容涵蓋區塊鏈、網路安全、人工智慧及數據科學等熱門領域,透過與大學合作研究金融科技、設計金融科技課程、舉辦黑客松競賽,以及由金融專業人士擔任導師,協助學生了解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此次合作還將有助於大學的課程設計更加符合產業所需,使大學生從專業教育培訓(PET)中受益。不論是提升技能或重新學習新技能,理工學院畢業生和資通訊技術人員也將受惠於持續教育培訓(CET)計劃。

加強專業人員轉業計劃

為協助金融業轉型及培育轉型所需人才,金管局也祭出多管齊下的方案。例如,攜手新加坡銀行與金融研究院(Institute of Banking & Finance, Singapore, IBF),共同建立金融業主要工作能力標準,並資助金融機構培訓經費,在過去3年來資助金額共超過3,000萬美元,以確保金融機構員工可獲得更深厚的金融能力。

另一項重大方案是加強「專業人員轉業計劃」(PCP),旨在提供金融從業人員職涯諮詢、促進就業,並協助他們在不同職涯階段掌握新技能以及順利轉換至新工作崗位。

許多銀行已陸續加入金管局的PCP計劃。金融業三方委員會(Financial Sector Tripartite Committee, FSTC)聯合主席鄭德源(Patrick Tay)認為,科技快速發展,導致金融業部分工作流失,重新教育在職員工學習新技能,以順應產業所需,勢在必行。由企業發起的PCP計劃,可使金融機構確定具體的培訓需求,像是數位金融、財富管理、風險控管等,將有助於訓練毫無相關經驗的新進人員,或是重新教育中途轉業者,幫助他們在新領域展開新職涯。

此外, 由金管局、新加坡銀行公會(ABS)、人力部、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及新加坡全國雇主聯合會(SNEF)共同提出關於銀行人力資源措施的諮詢意見,內容包括招募、再培訓、現職人員調任及裁員等,並鼓勵銀行業者為其員工重新培訓相關技能,以滿足產業未來所需。

目前,新加坡銀行公會旗下160家會員銀行將遵守此套新的人力資源措施,根據工作職務所需的技能進行包容性招聘,而非僅設定最低年資或僅憑資格證書等條件。

華僑銀率先試行

由企業發起的PCP計劃,雇主可靈活制定新進人員的培訓藍圖,並利用PCP計劃,將目前處於裁員邊緣的現有員工重新訓練,調派至較具有成長性的工作職位。華僑銀是星國第一家試行企業發起PCP計劃的金融機構,將培訓在職員工,並安排他們轉入與數位金融、法遵相關的職務。

華僑銀行電子商務、業務轉型暨金融科技創新部門主管賽斯(Pranav Seth)表示,該銀行正致力於提升數位金融人力。大多數新工作將以新加坡為基地,但華僑銀也將進行海外攬才,特別是就近吸引馬來西亞的優秀人才。

賽斯團隊成員的背景可說是相當多元化,例如擁有環境科學博士學位的高階人才,以及來自軟體公司和新創企業的員工。但他也希望能延攬具有銀行背景的數位金融專業人員,因為這群人已熟悉銀行運作模式,尤其是財富管理、電子支付及法遵等。另還希望招募人工智慧、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等專業人才。

不過,此類專才目前在新加坡可說是供不應求,不論是華僑、星展、大華及匯豐等銀行都大舉招攬數位金融人才,就連管理諮詢顧問和科技公司也加入獵才行列。

星展銀選定職位主動培訓

2017年8月,星展銀行宣布將在5年內投資2,000萬新幣,以訓練10,000名新加坡員工學習數位金融和新興科技,使他們能夠參與數位經濟,並適應未來新工作環境。同年10月底,星展銀行加入PCP計劃,選定8種職位角色,在未來18個月內主動重新培訓這些職位的1,500名員工,使他們掌握新技能,以便熟練後可在銀行內轉任其他新職務。參加該計劃的員工將接受為期5天至1個月或6個月的在職教育。

例如,分行臨櫃行員經重新訓練後,可協助客戶操作自助銀行服務設施;客服中心主管經再培訓後,不僅只是回答客戶來電,還可以透過線上聊天、遠程視訊櫃員機(VTM)、電子郵件,甚至社群媒體,為客戶提供服務。

現年45歲的Nahariah Mohd Nor於2008年第2次加入星展銀行,主要工作是擔任分行臨櫃行員,協助客戶開戶、現金存提款交易。2017年,她接受為期6周的密集課程訓練後,轉調至星展客服中心擔任客服主管。在新職務中,她運用過去20年的分行服務經驗,協助回答客戶透過視訊所提出來的問題。

現年51歲的Ratna Manoharan於1985年加入星展銀行,同樣是分行臨櫃行員,每天處理超過1,000張支票。在接受星展銀PCP計劃的重新訓練後,如今她已成為客戶助理服務經理,在滿足客戶需求上可發揮更積極主動的作用。

除了透過舉辦黑客松挖掘新人才(Hack Hire),並給予金融科技實習機會,星展銀行也鼓勵內部員工參與黑客松競賽,目前已有超過2,000名員工參加以人為本的設計研討會和黑客松競賽,並從2015年開始進行1,000多次試驗計劃。

大華銀強化員工數位技能

2017年11月,大華銀行宣布推出第一階段的PCP計劃,以強化員工的數位技能,首波共有900名分行員工加入,包括客服人員、助理分行經理等,將透過課堂學習、研討會及在職訓練,接受設計思維、客戶旅程設計、通路管理、情境分析及規劃、數位行銷、社群媒體參與、資料分析等課程,訓練時間為期3至12個月不等。

大華銀行也將在PCP計劃下開設更多課程,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將風險管理、財富管理等領域,納入再培訓教育中。

除了新加坡三大銀行外,以消金為主的銀行也承諾在未來2年內針對旗下約3,500名在職員工進行再培訓,以協助他們獲得必要的數位金融知識與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

(本文摘自2019年03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採訪、撰文:陳雅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