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東海建築系「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 獲選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2022/09/15 05:30

2023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策展團隊,左起為展場設計謝宗諺、協同策展人郭聖傑、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許和捷、策展人暨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曾瑋、技術顧問賴銘昌、協同策展人蘇孟宗與何烔德。(記者凃盈如攝)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徵選,共有5個團隊參與競逐,經初複審後,於昨(14)日記者會中正式宣布由東海大學建築系提案之《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獲選為本屆台灣館代表之參展團隊,昨日國美館館長廖仁義、策展團隊皆出席記者會,並由評審委員代表分享評選過程。

策展人曾瑋以農村照片呈現,台灣農民的智慧,如何在不同的時節、場域協調建築物、外在環境與他們的身體之間的關係。(記者凃盈如攝)

今年評審團委員為吳光庭、張基義、徐明松、邱文傑、廖偉立、黃健敏與劉國滄。評審認為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地景中末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擁有深度調研台灣風土文化的行動力,其對未來建築的想法揉雜了台灣充滿韌性的適應特色,因此選出此項提案代表台灣館。

策展團隊提出「協調者」、「二元性」、「義肢」、「內在性」、「中介」、「濾器」6大關鍵字,回應台灣在地人們如何與自然衝突、妥協,進而共榮的事物,提出台灣建築未來發展的可能方法。(記者凃盈如攝)

第18屆大會主題為「未來實驗室 (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由策展人曾瑋、協同策展人郭聖傑、何炯德與蘇孟宗領軍的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團隊,以「剖面」的視角聚焦台灣農業地景,發現其中存在的「改裝」性格。無論是嘉義外海的蚵棚、嘉南平原上的溫室或是梨山的茶園,都可說是人類指認、理解並適應自然作用的節氣與時序後,進一步加以「改裝」的構築性回應。

評審代表吳光庭肯定東海大學所提出的觀點,他認為,在地知識(local knowledge)是這次東海大學建築系想要探索的主題,關乎於在地生活內容的討論。

過去我們用鄉村與城市做對比,但所謂「城鄉差距」彷彿就貶抑了鄉村,將其變成沒有希望、沒有前途的角色,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鄉村的知識生產,遠遠超過城市進步的能量與動能;鄉村鮮活、跳動的部分,正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

特別的是,本次策展團隊邀請國內知名建築學院如成功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等建築學系參與,擴大此次展覽實驗與行動,所完成的作品將一同於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將於2023年5月20日至11月26日於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舉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