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台灣木偶之父許協榮 特展專書重現匠人精神

2021/11/15 05:30

《神匠鬼斧造容顏-台灣木偶之父許協榮》一書記錄其生平故事和作品收錄。 (台北偶戲館/提供)

〔記者吳佩樺/台北報導〕50年代,台灣布袋戲開啟了金光戲時代的序幕,戲偶雕刻大師許協榮正是這場劇場文化革命中的重要幕後推手,台北偶戲館期盼透過《神匠鬼斧造容顏––台灣木偶之父許協榮》特展和專書,重現匠人精神及當時的風華年月。

《神匠鬼斧造容顏-台灣木偶之父許協榮》特展目前正於台北偶戲館展出。(台北偶戲館/提供)

綜觀台灣布袋戲發展區分3個階段,第一是受中國閩南傳統文化影響的布袋戲,一般稱之為外台戲;第二為金光內台戲;第三進入電視布袋戲。

戲偶雕刻大師許協榮無師自通,成就台灣金光布袋戲的輝煌年代。(台北偶戲館/提供)

時光拉回至1952年,因當時外台戲遭禁演,進而成就了金光內台戲的輝煌歲月;造型奇異、鮮豔奔放的金光戲偶應運而生,許協榮(1925-2002)一躍成為金光戲偶雕刻發展的靈魂人物,與徐析森(1906-1989)並稱台灣布袋戲木偶雕刻之父,徐析森以延續傳統閩南戲偶風格為主。

許協榮出生於彰化芬園大竹村,他無師自通,以泥土自學,靠著驚人天賦開創新風格,在他的巧手下讓金光戲演出更加懾人心魄,終成一代大師。不過後續關於許協榮的研究資料並不多,台北偶戲館年度特展「神匠鬼斧造容顏」顧問曾俊豪,整理近2年的田野調查內容以及文史資料搜集,撰寫出台灣第一本記錄第一代原創雕偶師許協榮的生平故事、創作脈絡,同時收錄各時期的作品圖錄。

另想實際感受許協榮的鬼斧神工,可至台北偶戲館,其特展已於5月起登場,展出許協榮從泉州傳統風格木偶到金光戲偶的創作作品,由許協榮雕刻社和新興閣、光興閣掌中劇團等協助完成,共百餘件,涵蓋兩代雕刻師許協榮和許金棒父子倆。許金棒從少年時期便克紹箕裘、延續其父衣缽,同樣為當代名師。展期將至2022年2月13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