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雞眼? 是病毒疣啦!

2011/05/02 06:00

▲足底疣的表面粗糙不平,正常皮膚紋路消失,且常會出現黑色的小點。(照片提供/邱*(左糸右秀)惠)

圖.文/邱*(左糸右秀)惠

「醫師,我的腳底長雞眼,已經好久了,走路都會痛…」患者一邊說,一邊翻起腳底給我看,我看了看,跟他說:「這不是雞眼,這是病毒疣喔!」

許多民眾看到腳底出現硬塊就以為長雞眼了,但依筆者的臨床經驗,來皮膚科求診的患者,病毒疣的比例反而比雞眼高很多。

●什麼是病毒疣呢?

病毒疣是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導致的皮膚異常增生。閩南人俗稱病毒疣為「魚鱗贅」,因此在診間常遇到患者問:「我都沒有接觸魚鱗啊,怎麼會長魚鱗贅呢?」的確,病毒疣並不是魚鱗附著在皮膚上造成的,會有「魚鱗贅」這個病名的由來,有可能是先民觀察到常接觸魚的人容易長病毒疣而命名。

事實上常殺魚的人,確實比一般人容易長病毒疣,原因是手上常有傷口,病毒容易從皮膚受傷處侵入,且病毒喜好潮濕的環境有關。

外省族群則俗稱病毒疣為「瘊(讀音同猴)子」,還有「母瘊生小瘊」的說法,可見先民已注意到病毒疣具傳染性。

病毒疣是經由接觸傳染的,主要是直接接觸病灶,如患者傳染給自己他處皮膚或傳染給他人,也可能是經由物體間接接觸傳染的,例如拖鞋、地板等。

足底疣常是赤腳踩在公共場所的地板,尤其是潮濕的(如游泳池、溫泉)而感染。

全身的皮膚都有可能被感染,手、腳是好發的位置。長在腳底的病毒疣常被患者誤認為雞眼而延誤就醫,愈長愈多、愈深,治療就更困難。

足底疣和雞眼一樣都硬硬的,但還是可以和雞眼區分。「雞眼」通常長在承受重量的摩擦區,大部分的皮膚紋路還是完整的。而「足底疣」的表面粗糙不平,正常皮膚紋路消失,且常會出現黑色的小點(如圖),這些黑色的小點是微血管栓塞,可以跟雞眼區分。

治療方面以液態氮冷凍治療為第一線療法,原理是用-195.8℃的液態氮,對患部組織加以急速冷凍,達到破壞組織的目的,約1至2個星期作一次,通常需要多次才能將病毒完全清除。

對於較厚、較深的病毒疣,可再配合局部角質溶解劑,如水楊酸;若是很頑固的病毒疣可考慮雷射或電燒破壞。

(作者為署立屏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