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尋求美中「戰略僵局」爭取壯大時間

「華爾街日報」四日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吸取蘇聯垮台教訓,利用冷戰策略應對美中競爭,避免直接對抗,目標是與美國形成「戰略僵局」。(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四日分析,在美中衝突中,美國總統川普在經貿方面攻勢一波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吸取蘇聯垮台教訓,利用冷戰策略應對美中競爭,避免直接對抗,目標是與美國形成「戰略僵局」,爭取時間達成經濟自給自足、全球「多邊結盟」及軍力強化等目標。
北京政策顧問表示,習近平深知美國持續掌握經濟和軍事優勢,因此避免直接對抗,反而是與美國維持長久平衡,讓中國一邊頂住美國施壓,一邊趕上美國。
增強經濟 全球多邊結盟
習近平從蘇聯解體中學到的第一個教訓是,經濟是重要支柱。蘇聯過度仰賴重工業以致經濟失衡。北京則尋求強化全面「國產」以抵禦美國貿易和技術限制的能力,同時繼續仰賴全球市場。第二個教訓是,不能像蘇聯一樣被孤立。北京必須削弱美國同盟關係,同時推動全球「多邊結盟」。
軍事建設 加強社會控制
第三個教訓是,軍事建設不能中斷,但毋須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過去三年,中國國防預算以約七.二%穩定成長。雖然增速超過中國整體經濟成長速度,但佔比仍低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五%。第四個教訓是,習近平認為蘇共瓦解是因意識形態崩潰,因此堅持黨的領導與加強社會各層面控制。
習近平二○一二年掌權之初,北京對蘇聯的研究都集中在如何避免中共步上類似滅亡道路,習也尚未將中國視為與美國進行超級大國衝突的競爭者。轉捩點發生在川普首個任期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中共領導層措手不及,因而重新評估。
疫情幾乎切斷美中關係之際,習推出「雙循環」策略,國內生產所需產品並外銷,藉此保護中國免受外部衝擊,尤其是美國。當拜登延續川普強硬政策時,習決心打持久戰,但未效法蘇聯建立孤立集團,堅持中國必須「脫美不脫世界」。
習近平要求黨內保持耐心,相信全球力量平衡將向中國傾斜。這種「穩定的平靜」旨在與美國亂局及川普的善變形成對比。短短數月內,美方對華態度幾度轉變,從極限施壓到尋求妥協,北京趁機謀利,也為未來競爭創造條件。儘管這種策略可能加劇經濟困境,但習認為,只要達成消耗美國的長期目標,這些副作用都可以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