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疫外的人生 城市一起重生

加州聖地牙哥的公共空間化身健身房。(美聯社檔案照)

加州聖地牙哥的公共空間化身健身房。(美聯社檔案照)

2021/02/14 05:30

編譯孫宇青/專題報導

特拉維夫 柏油路擺桌椅

2020年幾乎籠罩在疫情下,負面的影響不勝枚舉。但不能忽略的是,世界各地的許多變化,也意外為人們帶來新鮮、甚至嚮往已久的生活模式。

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由於外出車輛因疫情關係減少,為了活用道路空間,好讓人們走出戶外,當地政府因而適度地調整道路功用。現在到了佛羅倫坦社區,會看見原本汽車呼嘯而過、瀰漫著廢氣的柏油路,每隔一小段距離就擺放著桌椅,不時會有民眾坐在上頭享用填滿奶酪、馬鈴薯、菠菜或蘑菇的傳統糕點bourekas。

巴黎多倫多 單車族當道

同樣進行道路大改造的還有法國巴黎,光是去年就闢建將近50公里的腳踏車專用道,好讓封鎖措施解除後,人們可以安全地外出,減少待在密閉空間的機會。巴黎去年9月間還宣布設立「無車日」,市民對於以腳踏車當作代步工具,已愈發認同。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也承諾,腳踏車道永遠不會消失。

至於在多倫多,即使公共運輸系統路線綿密,但民眾仍熱愛開車,因此市內的大型高速公路、多線道路錯綜複雜,直到疫情發生,才令行人和腳踏車騎乘者的權益受到重視。去年春天的短短數週,市議會就拍板加建約40公里的腳踏車道;而安大略湖畔的湖濱大道,也立刻成為去年夏秋2季最熱門的腳踏車路線之一。

波哥大 人群主導城市

拉丁美洲國家哥倫比亞的首都波哥大,是世界最擁擠的城市之一,但在疫情之下,該市也開始「還路於民」,包括把原本的汽車道暫時供腳踏車使用。主張「城市規劃應造福所有人群」的8-80城市國際組織執行長佩納羅沙(Guillermo Penalosa)說:「我們不僅把一大片城市讓給車輛,還允許車輛佔據人們行走、坐下和談天的位置。現在我們終於『拿回公共空間』了!」

「15分鐘城市」空間再造

城市規劃者也試著透過非傳統的手法,重新引導人們使用空間,包括把疫情下人去樓空的辦公大樓,轉變成急需的住所,並透過重新安排各類設施地點,讓工作、娛樂和學校都能靠著腳踏車或步行輕鬆抵達,創造出「15分鐘城市」。

法國巴黎正是積極探索「15分鐘城市」概念的城市之一,希望拋開當地傳統的住宅、商業區二分法原則,讓商店、住家、學校甚至就業諮詢中心等,全在通勤距離的半徑範圍內。事實上,這正是促使巴黎市長伊達戈去年6月成功連任的政見之一。

紐約長路 變居民大公園

另外,美國紐約市已將約160公里長的道路,改造成居民公共空間。住在皇后區的奈伊(Alexandra Nye)就說,現在十分享受沿著第34大道散布或通勤,「我們的社區原本只有一座還可以的公園,且因人口非常密集,人們總像是貼著彼此移動。但如今可見孩子們學騎腳踏車,居民跳尊巴舞(Zumba)、做瑜伽,甚至還有讀書會在街上聚首。」

哥倫比亞 再造公共場域

在城市規劃方面,哥倫比亞美德殷巿(Medellin)可提供一些靈感。這座城市在1990年代早期是全球最危險城市之一,充斥毒品走私販,市民不敢奢求公共空間。但2003年起,在政府和各界人士努力下,富有創意的點子讓城市煥然一新,例如,當時把纜車與捷運系統結合,使交通路網延伸至較貧窮、被遺忘的社區,成功再造公共場域。

哥倫比亞美德殷市行政、金融和技術大學(EAFIT)的城市和環境研究中心主任艾切維利(Alejandro Echeverri),如今就在疫情中看到城市再生的可能性,「還有很多空間有機會煥然一新」。

巴黎「文當廣場」附近的腳踏車潮。(路透檔案照)

巴黎「文當廣場」附近的腳踏車潮。(路透檔案照)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老奶奶在戶外戴著口罩打牌。(路透檔案照)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老奶奶在戶外戴著口罩打牌。(路透檔案照)

在疫情影響下,地鐵、汽車、飛機等密閉交通工具皆助長病毒傳播,單車成為最佳移動方式。(路透檔案照)

在疫情影響下,地鐵、汽車、飛機等密閉交通工具皆助長病毒傳播,單車成為最佳移動方式。(路透檔案照)

南韓大學生劉漢娜在疫情期間動鼻樑整形手術。(路透檔案照)

南韓大學生劉漢娜在疫情期間動鼻樑整形手術。(路透檔案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