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然產寶寶腸道益菌多 媽媽給的

英國最新研究顯示,自然產新生兒腸道內細菌有六十八%為母體提供的益菌;剖腹產新生兒腸道卻有同樣比例的機會性病原體,為醫院病菌移生。圖為橫越地中海的喀麥隆難民寶寶「天使」十八日被「海洋維京號」(Ocean Viking)人道搜救船發現時,才出生五天。(美聯社)

英國最新研究顯示,自然產新生兒腸道內細菌有六十八%為母體提供的益菌;剖腹產新生兒腸道卻有同樣比例的機會性病原體,為醫院病菌移生。圖為橫越地中海的喀麥隆難民寶寶「天使」十八日被「海洋維京號」(Ocean Viking)人道搜救船發現時,才出生五天。(美聯社)

2019/09/20 05:30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自然產嬰兒較健康的說法,近日再獲科學證實!這項英國發起的最新研究計畫發現,在醫院剖腹生下的寶寶,腸道較常出現醫院臨床上不時見到的機會性致病菌,可能容易引發機會性感染,尤其這些細菌已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所幸分娩方式造成嬰兒腸道菌相差異的現象,會在六至九個月斷奶之際消失,有必要剖腹產的婦女,無須因此卻步。

這份研究成果係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非營利的「維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和伯明罕大學的聯手結晶,十八日登上《自然》期刊,為迄今全球研究分娩方式與「嬰兒生物群落」關聯的最大型研究。

研究人員分析英國醫院接生的五六九名足月嬰兒,結果發現,產婦剖腹生下寶寶後,寶寶腸道內的細菌,有六十八%為來自醫院環境的致病細菌;反觀自然產新生兒的腸道細菌,卻有六十八%為來自母體的益菌,這項差異約在寶寶六至九個月大因斷奶而消失。

由此可見,分娩方式是影響新生兒期和嬰兒期腸道菌落組成性的重要因素。此外,兩組嬰兒體內都未明顯看到母體陰道的細菌,顯示近年流行為剖腹產新生兒抹上母體陰道分泌物來提高免疫力的「陰道播種」做法有待質疑。不過,目前只知生命初期幾週是嬰兒免疫系統發展的關鍵期,缺少某些微生物,恐與引發哮喘、過敏、糖尿病等自體免疫性疾病。

但「嬰兒生物群落」的發展形成、對未來的免疫與健康,或不同分娩方式導致何等影響,皆尚不明,研究人員因此不認為現階段須刻意勸退必要進行剖腹產的產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