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晚節不保接二連三

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左)。(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左)。(美聯社)

2017/09/30 06:00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宛如現代造神機的諾貝爾和平獎二○一七年得主將於十月六日揭曉,回顧過去歷任因和平獎而受到舉世推崇的得主,不少人在攀上聲譽高峰竟違背和平宗旨而飽受批評,其中包括最近才剛由紅轉黑的緬甸民運領袖兼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

羅興亞危機 翁山蘇姬由紅轉黑

翁山蘇姬是一九九一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憑藉「非暴力」爭取民主與人權獲得負責頒發和平獎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讚揚;多年後翁山蘇姬已攀上政治權力顛峰,卻遭國際社會指控漠視緬甸境內羅興亞人遭軍方迫害與屠殺的人道危機,批評者包括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南非前大主教圖圖。圖圖告誡被他喚作「親愛的小妹」的翁山蘇姬,倘若攀上緬甸高位的政治代價是沉默,「這代價也未免太大。」

諾貝爾獎是一種終身榮譽,一旦頒發出去便無法撤回。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前秘書長倫德斯塔說,即便得主未能持續彰顯和平獎的理念,該獎仍是一種善的力量;翁山蘇姬曾是緬甸與亞洲大部分地區重要的人權發言人,這是無法抹滅的事實。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主任史密斯認為,和平獎對羅興亞人危機恐怕有害無利;翁山蘇姬因和平獎而散發的光環,掩蓋了羅興亞人慘遭迫害多年的真實醜態。

人權鬥士沾政治 多與現實妥協

史密斯還說,和平獎得主名聲蒙塵,可能肇因其形象從昔日的勇敢人權鬥士與人民英雄,轉變為迫於現實而妥協的政治人物。諾貝爾和平獎歷史學家史文則說,部分和平獎得主晚節不保,與和平獎委員會表彰的是得主的近日成就而非整體生涯有關;但這也是諾貝爾和平獎與其他的和平獎項不同之處,若擔心得主變質,那就只能把獎頒給行將就木的老人了。

和平獎史上曾兩度發生評審委員不滿給獎而辭職抗議事件。第一次是一九七三年,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和越共領導人黎德壽因共同協商停火協議而獲獎;第二次則是一九九四年,當時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外長裴瑞斯因締結奧斯陸和平協議而獲獎。過去歷屆和平獎得主有不少人後續行動不符和平理念。以促進以埃和平而與埃及總統沙達特共同獲獎的以色列總理比金,在得獎四年後的一九八二年出兵黎巴嫩;一九九○年協助結束冷戰獲獎的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隔年便出動坦克阻止波羅的海三小國獨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